作客经时。葡萄引蔓,绿透书帷。
雨后追凉,风前听籁,月正如眉。中宵无限凄其。
奈短笛、邻家又吹,踏遍苔钱,寻来萤火,排遣些儿。
作客经时。葡萄引蔓,绿透书帷。
雨后追凉,风前听籁,月正如眉。中宵无限凄其。
奈短笛、邻家又吹,踏遍苔钱,寻来萤火,排遣些儿。
这首词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以客居他乡的旅人视角展开。"葡萄引蔓,绿透书帷"写出了窗外葡萄藤蔓茂盛,绿色蔓延至室内,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读书氛围。"雨后追凉,风前听籁"则描绘了雨后天气凉爽,微风吹过带来自然的声音,宁静而宜人。
"月正如眉"运用比喻,将弯弯的月牙比作女子的眉毛,增添了夜晚的美感和诗意。接下来,词人的情绪转向凄凉,"中宵无限凄其"表达了深夜的孤独与寂寥。"奈短笛、邻家又吹"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邻家的笛声在静夜中显得格外触动人心。
"踏遍苔钱,寻来萤火"通过细节描写,旅人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甚至在月下寻找萤火虫,试图借此带来一丝慰藉。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色,以及词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清夜思乡的淡淡哀愁。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因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依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疑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世路风波恶。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
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
又怕个、江南花落。
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
何时唱,从军乐。归欤已赋居岩壑。
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
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
都不恋、黑头黄阁。
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
金盏大,为君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