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倏十日,客归定何时。
伤哉摇落风,已复鸣高枝。
海水不识寒,穴居乃知雨。
触事苦迟徊,忧端共谁语。
秋至倏十日,客归定何时。
伤哉摇落风,已复鸣高枝。
海水不识寒,穴居乃知雨。
触事苦迟徊,忧端共谁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的《秋兴四首(其三)》,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季节转换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客居他乡的深深忧虑。"秋至倏十日"写出了秋季转瞬即逝的特点,"客归定何时"则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不知归期的无奈。"伤哉摇落风,已复鸣高枝"借落叶飘零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海水不识寒,穴居乃知雨"运用对比,说明即使大海不懂得寒冷,生活在洞穴中的生物却能感知风雨,暗示人世间的艰辛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触事苦迟徊,忧端共谁语"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孤独,感叹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的犹豫不决,以及找不到可以倾诉内心忧虑的对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