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犹是说西施,歌舞当年刺绣迟。
香骨只今何处所,云迷荒草晓风吹。
行人犹是说西施,歌舞当年刺绣迟。
香骨只今何处所,云迷荒草晓风吹。
这首诗《学绣湾》由清代诗人黄德贞创作,通过对西施的追忆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女子技艺与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行人犹是说西施”,开篇即以西施这一历史人物作为引子,引发人们对古代美女及其故事的遐想。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美貌与才艺广为流传,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此句通过“犹是说”三字,强调了西施的故事在后人心中依然鲜活,其影响力经久不衰。
次句“歌舞当年刺绣迟”,将西施的歌舞与刺绣技艺联系起来,暗示了她不仅容貌出众,技艺也十分高超。这里的“迟”字,或许暗含着西施在享受生活之乐的同时,也不忘提升自我,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这不仅是对西施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古代女性多才多艺形象的一种描绘。
后两句“香骨只今何处所,云迷荒草晓风吹”,则转向对西施命运的感慨。通过“香骨”一词,诗人将西施的肉体与精神之美凝结在一起,表达了对这位古代佳人的深切怀念。然而,“只今何处所”四字,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愁,暗示西施最终的命运已不可知,她的故事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模糊。最后,“云迷荒草晓风吹”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云雾缭绕,荒草丛生,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既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整体而言,《学绣湾》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西施的美丽与才华,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昔我筑室花姑川,短蓑青帽耕春田。
一犁落尽菖叶雨,双犊自分春草眠。
向晚归来卧牛背,小巷疏林日犹在。
系牛柳下门未关,邻翁携酒牛边醉。
回头往事无十年,田入富家牛卖钱。
草荒春陇贼烧屋,十口有家无一椽。
眼昏头秃不如意,此画一见心惘然。
河间岂是田家子,书多自可天禄比。
平生眼厌玉骅骝,水牯作图聊复尔。
北陌东阡唤未归,空遣农人告春事。
田间望月看吴牛,老子从来乃如此。
便当火急解龙泉,换取四蹄耕雨水。
脩途苦悠悠,行迈日靡靡。
间道避群凶,弛担倦行李。
重冈颇峻极,一上三十里。
荆榛塞旧蹊,设险防贼轨。
凿空破狼石,猿径仅容趾。
俯身视悬崖,骇汗如流水。
回首问仆夫,仓皇谋进止。
邓公固忠臣,王阳真孝子。
经营能几何,蹈历乃至尔。
佳晨怀故乡,绝顶步屐齿。
醉帽落清樽,浮香嚼金蕊。
岁事行晏阴,四郊复多垒。
浩歌归去来,吾行且安俟。
念昔桃始华,别君漳水头。
相别几何时,天事司蓐收。
阙月六度圆,相见间何阔。
百年飞电中,能得几回别。
别君几何时,忆君如饥渴。
饥渴良有时,思君无时节。
野人苦幽独,相值谁与亲。
流落在苍莽,坎轲一伤神。
相望参与商,相隔云与泥。
草木忝臭味,笑谈极相思。
相思一何久,行行重回首。
回首征雁行,中有来书否。
去年秋半西江口,夜上江楼饮江酒。
欲问青天借玉盘,等得浮云变苍狗。
天风惨澹含清秋,夜色苍茫江水流。
移床傍檐看月出,月未肯出令人愁。
圆芦吹裂客罢语,恐在丹霄复何许。
一声初自耳边来,三更却向楼前去。
人生无定可堪论,东西南北似浮云。
故人吹散天一角,惊鸿零落秋江群。
今年不听鸣江橹,月黑风悲窗绕树。
一杯无酒可浇愁,夜闭蓬门听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