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侯平生最清苦,今日高筵槌大鼓。
千回异味出脩竹,百转新声入疏雨。
肉食祇应供宦达,客游何敢当宾主。
真缄长者赐缱绻,故为野人破规矩。
忆昔与侯交不稀,府中常坐两布衣。
白泉太守每下榻,黄堂诸公时叩扉。
北风忽散南云会,朱汪哭母张陈归。
太守近始到百越,高郎远自游两畿。
参辰落落存北斗,侯亦南迁此州守。
三年长寄海上书,八月重斟菊边酒。
楚凤抽身避鹧鸪,鲁鸡徙翅逃风后。
沧溟钓竿不负人,日暮高天共回首。
姜侯平生最清苦,今日高筵槌大鼓。
千回异味出脩竹,百转新声入疏雨。
肉食祇应供宦达,客游何敢当宾主。
真缄长者赐缱绻,故为野人破规矩。
忆昔与侯交不稀,府中常坐两布衣。
白泉太守每下榻,黄堂诸公时叩扉。
北风忽散南云会,朱汪哭母张陈归。
太守近始到百越,高郎远自游两畿。
参辰落落存北斗,侯亦南迁此州守。
三年长寄海上书,八月重斟菊边酒。
楚凤抽身避鹧鸪,鲁鸡徙翅逃风后。
沧溟钓竿不负人,日暮高天共回首。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的热闹场景,同时也蕴含了对老友相聚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思。
首先,诗中提到姜侯平日生活清苦,今日却在高雅的宴会上享受着丰盛的美食和悦耳的音乐。这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姜侯日常生活的简朴。接下来,诗人通过“千回异味出脩竹,百转新声入疏雨”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宴席上的佳肴和音乐,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丰富的味觉和听觉盛宴。
接着,诗人巧妙地将宴会与宴会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了对比。“肉食祇应供宦达,客游何敢当宾主”,这里以“肉食”比喻宴会上的美食,暗示这些美食是为地位显赫的人准备的,而“客游”则指那些地位较低或身份普通的宾客,表达了宴会中的等级观念。然而,紧接着的“真缄长者赐缱绻,故为野人破规矩”两句,又透露出宴会中对老友的特殊礼遇,打破了常规的等级界限,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随后,诗人回忆起与姜侯的过往交往,从“府中常坐两布衣”到“北风忽散南云会”,再到“朱汪哭母张陈归”,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以及时光的流转。最后,“太守近始到百越,高郎远自游两畿”两句,点明了姜侯的职务变动,以及诗人的远游经历,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参辰落落存北斗,侯亦南迁此州守”两句,运用了星象的隐喻,表达了对姜侯南迁任职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命运的相似之处。接下来,“三年长寄海上书,八月重斟菊边酒”两句,描绘了长时间的分别后,再次相聚的喜悦,通过“海上书”和“菊边酒”这样的意象,增添了诗歌的文化韵味。
最后,“楚凤抽身避鹧鸪,鲁鸡徙翅逃风后”两句,以动物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复杂环境中寻求自我保护的心态,同时也寓意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做出各种选择和妥协。“沧溟钓竿不负人,日暮高天共回首”两句,则以大海和天空为背景,象征着广阔的人生舞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面,还蕴含了对友情、时光、命运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双袖徐起若有思,逸态一放横难持。
淫衍诘屈纷陆离,流纨曳縠风委迤。
萦尘逗节利屣施,纡形赴曲影不知。
纤腰欲结行缀移,众变沓至生繁姿。
踌躇中止人尽疑,浮腾绝迹称神奇。
游精荡志君自治,大乐万岁远如期。
安期生,参驾白鹿云中行。
参驾白鹿云中行,下游来,安期生。
白鹿皎皎金为羁,玉为缨。
顾见蓬莱三山十二城,安期生自署其名。
过谒四海五岳,后从麒麟赤凤迎。
禹汤文武不足令,令我今上应太平。
拥护左右贤公卿,稽首圣人大道成。
仙女罗坐吹笛笙,天神八面侍卫明。
流乌衔符翔殿廷。
悲吟我主享万年,皇帝求一得命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