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流来疏两池,圆甘方劣志传奇。
人情圆喜方斯恶,泉自淙淙自不知。
一脉流来疏两池,圆甘方劣志传奇。
人情圆喜方斯恶,泉自淙淙自不知。
这首诗以惠泉为中心,描绘了方圆两个水池的自然景观与寓意,通过对比圆与方的不同特性,寓含哲理。诗人以“一脉流来疏两池”开篇,形象地描述了泉水从一处源头分流出两个水池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预示着后续对圆与方之美的探讨。
“圆甘方劣志传奇”一句,巧妙地将“甘”与“劣”赋予了圆与方两种形状,以此象征不同的品质与价值。这里的“甘”比喻圆,意味着圆润、甜美,而“劣”则对应方,暗示其可能的不足或缺陷。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形态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人性、道德品质的思考,即完美往往伴随着某种缺失,而这种缺失正是构成完整世界的必要部分。
接下来,“人情圆喜方斯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指出,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普遍偏好圆润、和谐的事物,而对棱角分明、直接表达缺点的事物持负面态度。这反映了社会文化中对于完美、和谐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对于差异和不完美的排斥心理。
最后一句“泉自淙淙自不知”,以泉水自流不觉的自然状态,隐喻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它们遵循着自己的节奏,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应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真实,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评价或形式上的完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惠泉方圆二池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人性、社会、自然等多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