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焦处士,千载一知音。
欲去难为别,青山识此心。
怀人大江水,招隐古祇林。
寂寂南泠下,云谁解濯缨。
高风焦处士,千载一知音。
欲去难为别,青山识此心。
怀人大江水,招隐古祇林。
寂寂南泠下,云谁解濯缨。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的《别焦山次韵》。诗中以“高风焦处士”开篇,赞美了焦山处士的高尚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接着,“千载一知音”一句,将诗人与焦山处士的关系比作千古难遇的知己,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欲去难为别,青山识此心。”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时内心的不舍与纠结,青山仿佛理解了他的心意,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诗人情感的持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怀人大江水,招隐古祇林。”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典故,将诗人内心的思绪比作奔腾不息的大江水,以及古代隐士所栖息的古树林,进一步深化了对焦山处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最后,“寂寂南泠下,云谁解濯缨。”诗人站在南泠之下,四周寂静无声,仿佛只有白云能理解他想要洗涤心灵的愿望。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寄托了他对精神净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焦山处士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涛江吞天去,委此舟一叶。
前之恃勇往,微命几颠跲。
弱缆维复解,宿浪俄妥帖。
北风不满帆,晴空欲凌蹑。
淮人乡情重,相为细扶楫。
浮玉瞥眼过,笑谭得利涉。
穷涂有快意,十北收一捷。
龙公不常喜,未用轻吾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