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千载人,风流一朝息。
素旐发吴江,送舟倾原剧。
邓尉聊卜邻,光福栖真宅。
黄鸟声自悲,春原树为白。
埋玉向土中,谁能不心恻。
宁知龙变化,夷犹于八极。
沈约千载人,风流一朝息。
素旐发吴江,送舟倾原剧。
邓尉聊卜邻,光福栖真宅。
黄鸟声自悲,春原树为白。
埋玉向土中,谁能不心恻。
宁知龙变化,夷犹于八极。
这首挽歌《沈铁山先生葬光福山挽歌一首》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表达了对沈铁山先生逝世的哀悼之情。诗中以沉郁的笔触描绘了葬礼的场景和对逝者的怀念。
首句“沈约千载人,风流一朝息”将沈铁山与古代才子沈约相提并论,赞誉其才华横溢,却感叹其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素旐发吴江,送舟倾原剧”描述了葬礼上飘扬的白色丧旗在吴江边缓缓升起,送行的船只在原野上显得格外沉重,渲染出哀伤的氛围。
“邓尉聊卜邻,光福栖真宅”两句提到沈铁山先生安葬在邓尉山旁,光福镇内,暗示他与自然和谐共存,追求心灵的宁静。接着“黄鸟声自悲,春原树为白”通过黄鸟的悲鸣和春日原野上的树木变白,进一步强化了哀悼的气氛,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消逝。
最后,“埋玉向土中,谁能不心恻。宁知龙变化,夷犹于八极”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对其灵魂可能升华为更高境界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