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都文物汉西京,虎踞龙蟠集俊英。
高庙神灵尝陟降,中朝佞幸敢纵横!
琐闱月白钟山晓,乌府霜寒淮水清。
望尽浮云天北极,长安应见泰阶明。
留都文物汉西京,虎踞龙蟠集俊英。
高庙神灵尝陟降,中朝佞幸敢纵横!
琐闱月白钟山晓,乌府霜寒淮水清。
望尽浮云天北极,长安应见泰阶明。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己巳八月待放归田感怀述事奉寄南都诸君子》。诗中描绘了留都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虎踞龙蟠之地的俊杰云集。高庙的神灵象征着历史的威严与神圣,而中朝的佞幸则代表了权力场中的腐败与不公。月色皎洁,钟声悠扬,乌府霜寒,淮水澄清,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肃穆的氛围。诗人遥望北方,表达了对天子的忠诚与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希望长安能够见到泰阶明,即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体现了其文采斐然的文学造诣。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展现了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月色一何明,不堪顾孤影。
倚楼暮风寒,举手挈衣领。
行云若相怜,徘徊西风顶。
强饮不成醉,幽情默自省。
莫道负明月,明月亦应知。
只知今夜我,不觉琼楼时。
我记在琼楼,醉弄珊瑚枝。
枝头月明好,何曾解相恼。
今夜涕汍澜,只恐朱颜老。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