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复一崦,翠色何盘盘。
坐久不知夜,月高风露寒。
一重复一崦,翠色何盘盘。
坐久不知夜,月高风露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
首句“一重复一崦”,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峦重叠、层峦叠嶂的景象,仿佛置身于连绵不绝的山脉之中。这里的“重复”和“一崦”不仅描绘了山势的起伏,也暗示了空间的深远和层次感,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翠色何盘盘”一句,将视线聚焦于山间的翠绿之色,用“盘盘”二字形容翠色的丰富与繁复,既是对视觉感受的直接描述,也是对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的赞美。翠绿的颜色在诗中被赋予了生命与活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坐久不知夜,月高风露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诗人独自坐在盘翠轩中,时间仿佛凝固,直到抬头望见高悬的明月,才意识到夜已深沉。月光洒落,清风拂面,露水微寒,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也通过感官的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以及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微妙感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盘翠轩”这一特定地点的设定,不仅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然。
延月复延月,延月上青天。
月本无私照,流光入我轩。
八咏楼中好孙子,当时月照双溪水。
不知千载落谁家,只今飞入华堂里。
东家延月照绮罗,雪儿起舞雪娘歌。
西家延月照珠翠,红烛花偏锦袍醉。
何如清夜扫前除,留月照我琴与书。
道澜上人好文采,舌如波澜性如海。
犀牛扇子破多时,留得千年公案在。
别峰禅老日边来,金襕照日天花开。
皎如一片秋水镜,置在七宝青莲台。
室中弟子多闻道,见性无如道澜早。
结社曾邀陶令过,论诗每爱支郎好。
飘然飞锡向何方,第一禅林古道场。
且对黄花谈般若,更留数日过重阳。
朝听西窗雨,暮听西窗雨。
暮暮复朝朝,弟兄同笑语。
雨声一夜隔天涯,兄在它乡弟在家。
千里情牵湘水竹,三年梦绕锦城花。
吁嗟人事何草草,出门不如在家好。
在家听雨声在床,出门听雨声在道。
原上不须悲脊令,堂下不须栽紫荆。
愿言四海皆兄弟,来向夏家听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