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散年来事益閒,不论林下与人间。
禅心至了非喧静,默客何妨更往还。
奇石清轩增胜趣,流泉碧座照衰颜。
支形脱略时机甚,应笑归来别买山。
清散年来事益閒,不论林下与人间。
禅心至了非喧静,默客何妨更往还。
奇石清轩增胜趣,流泉碧座照衰颜。
支形脱略时机甚,应笑归来别买山。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契嵩所作,名为《寄承天元老》。诗中描绘了一位禅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清散年来事益闲”点明了诗人多年来过着清静散逸的生活,远离尘嚣。接着“不论林下与人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无论是隐居山林还是身处红尘,都与他无关。禅心的“至了非喧静”则表明了诗人对喧闹与宁静的超越,认为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宁静。后两句“默客何妨更往还”表达了即使在沉默中,也愿意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体现了其开放而内敛的性格。
“奇石清轩增胜趣,流泉碧座照衰颜”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好,奇石清轩增添了生活的趣味,而流泉碧座则映照出他的容颜,暗示了岁月虽逝,但心灵依旧年轻。最后,“支形脱略时机甚,应笑归来别买山”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即使有人认为他错过了某些时机,他也只是笑笑,不为所动,甚至可能在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被世俗所累,没有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冷萤闪入帘旌暗,梧阶骤雨初歇。
篝香散尽,怀中宛转,旧时圆月。秦鸾影绝。
剩一角、青缯山活。问秋风、今生那日,再与片时热。
密密湘东字,翠墨秋毫,素纨愁滑。
郁金未涴,忆针楼晚凉时节。
容易经年,清梦断、桃笙如雪。
更谁禁枕畔络纬,语切切。
是清狂、未妨惆怅,香痕襟上曾涴。
十三桥畔春犹在,隐隐一层青琐。花影卧。
记月在、帘边人在帘边坐。沈沈意可。
正银字盘心,粉函亲面,依约玉钗堕。
瑶琴柱,艳曲无人续和。年来情事都左。
当时琼姊分明语,准拟两眉愁锁。重误我。
已二月、花朝三月清明过。芳音未妥。
恁昨夜星辰,今宵风雨,天气也无那。
宵分天漠漠。又雨雨风风,客程偏恶。故山杜若。
添新涨、定有寻芳佳约。
琴心瘦却,奈燕羽、音书难托。
料此际、无数飞红,春人正愁帘箔。
匆匆一夜萍踪,便酒冷关亭,响流林壑。
戍楼画角,还添起、五点四更残柝。
灯花未落,怎恁地、声声萧索。
无奈是、归梦安排,休思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