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
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
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揾脸边花。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
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
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揾脸边花。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词人石孝友的《临江仙·其二》。从艺术风格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晚山一半被云遮。" 这四句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画面,诗人似乎在骑马行走中,心神恍惚,有如醉意。随着鞭影的流动,他似乎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太关注外界的风景变化。
"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暮去朝来缘底事," 这几句则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宁静与孤寂。残阳之下,水面平和而又深邃;古老的树木上栖息着乌鸦,这不仅是对景物的写照,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阴郁感。
"不如早早还家。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揾脸边花。"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归家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人似乎在暗示,不管外界如何变迁,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园寻求安宁。而“翠沾眉上柳,红揾脸边花”可能是对某种情感或美好的记忆的一种描绘。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读书台边士如云,卢溪门下士如麟。
定知此地难为士,后来之秀说彭子。
雪里能来访我为,当阶下马雪满衣。
赠我文章无不有,出入欧苏与韩柳。
如今场屋号作家,相州红缬洛中花,岂如彭子有律令。
会当一书取张景,今年谁子司文柄。
二子别我归,兼旬无消息。
客有馈荔枝,盈篮风露色。
绛罗蹙宝髻,冰弹溅柘液。
老夫非不馋,忍馋不忍吃。
急呼两健步,为我致渠侧。
默数川陆程,几日当返役。
惟愁香味坏,色变那敢惜。
十日两骑还,千里一纸墨。
把书五行下,废书双泪滴。
不如未到时,当喜翻不怿。
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
风林露圃天欲霜,柿红栗紫橘弄黄。
老夫忍馋不忍尝,丁宁笾人莫取将。
朝来栗姬羽化去,逋其木奴三百户。
乌椑士子散如烟,检校不知渠去处。
山僮相传皂衣郎,字曰季狸氏奇章。
上树千回一霎强,连夜剽掠积乃仓。
并吞又向黎侯国,罗人救黎遂禽获。
白茅面缚来献俘,玄端貂裘瓠肥白。
解骖荐渠登相门,立谈封作糟丘君。
旁招披绵拉通印,日侍尊俎嬉平园。
玉肌生憎粗手削,须防东坡诵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