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
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
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
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
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
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道场,楞伽寺三贤堂。开篇即以“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勾勒出一派庄严而神秘的气氛,“空馀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则更添几分超然物外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净脱俗的意境。
接着“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一句,表明这座寺庙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精神。诗人通过对老僧及其所怀抱之贤者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于智慧和德行的尊崇。
“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与欣赏,以及对简单生活态度的向往。这里,“清风”、“明月”象征着纯洁和光明,而不需借助于物质装饰,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最后两句“江西社里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则是对友人的邀请和对自然之美的共同享受的表达。在这里,诗人以江西社里的朋友为例,通过“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等字眼,传递出一种亲昵与欢聚的氛围。同时,“并遣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一句,则是在描绘诗人与友人们在自然之中共度时光的情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建了一幅融合了自然美、宗教精神和人文情怀于一体的画面。
方岳朝天日,中闱介寿年。
莺迁上林后,燕喜北堂前。
偕老才称艾,馀春转觉妍。
帝颁鸾阁诰,人咏鹊巢篇。
女史镌银管,仙姝捧玳筵。
蓂开逢半百,桃喜兆三千。
台宿初临婺,坤仪雅配乾。
恩华兼鹤算,一品发犹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