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拜尹和靖先生墓》
《拜尹和靖先生墓》全文
宋 / 高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靖祠堂在半村,敬瞻遗像忆师门。

洛中虽去名犹重,吴下曾来道益尊。

言立岂徒规后学,书存端可识真源。

瓣香再拜公应鉴,自愧传衣忝嫡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àiyǐnjìngxiānshēng
sòng / gāozhù

jìngtángzàibàncūnjìngzhānxiàngshīmén

luòzhōngsuīmíngyóuzhòngxiàcéngláidàozūn

yánguīhòuxuéshūcúnduānshízhēnyuán

bànxiāngzàibàigōngyìngjiànkuìchuántiǎnsūn

翻译
和靖祠堂坐落在半山村中,我恭敬地瞻仰着先师的遗像,回忆起师门往事。
虽然先生已离开洛阳,但名声依旧显赫;他曾在吴地讲学,道义更加受人尊敬。
他的言论不仅为后辈学子树立了榜样,他的著作更是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源头。
我再次点燃香火,深深鞠躬,希望先生能鉴察,我深感愧对,作为他的直系后代传承衣钵。
注释
和靖祠堂:纪念林逋(和靖先生)的祠堂。
遗像:去世者的画像。
师门:老师的门下或学派。
洛中:洛阳。
吴下:江南地区,这里指苏州。
规后学:为后辈学子树立规范。
书存:著作留存。
真源:事物的根本或真实本质。
瓣香:点燃的香,表示敬意。
公应鉴:先生应该会明察。
忝嫡孙:谦辞,表示自己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愧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对尹和靖先生的敬仰之作。诗中首先提到和靖祠堂位于半村,诗人在此瞻仰尹和靖的遗像,不禁回忆起他在师门的经历。尹和靖虽然离开洛阳(洛中),但其名声仍然显赫,且他在苏州(吴下)的讲学之道备受尊重。诗人认为尹和靖不仅以言传身教影响后辈,其著作更是揭示了事物的真谛。

“言立岂徒规后学”表达了尹和靖的言行对后世学者的规范作用,“书存端可识真源”则强调了他的思想和学问对探寻真理的重要性。诗人对着尹和靖的灵位行两次跪拜礼,表达深深的敬意,并自谦自己作为尹和靖的徒孙,接受他的学问传承,感到惭愧但又深感荣幸。

整首诗通过描绘对尹和靖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其道德学问的高度评价,以及对自己传承先贤精神的责任感。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
朝代:宋   字:九万   号:菊磵(古同“涧”)   籍贯:余姚(今属浙江)   生辰:1170~1241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猜你喜欢

过馀姚

柔橹轻飞过别滩,老夫吹帽受风寒。

江流屈曲如蛇转,赢得青林四面看。

(0)

重过石井

登临萧寺几回头,石怪林深山自秋。

地布黄金长照日,泉溜碧玉暗通沟。

浚穿地脉疑无底,静啮崖根更不流。

多谢老僧勤供佛,井华晓汲注瓷瓯。

(0)

看白云爱而成诗

秋风吹白云,触处自何谷。

初犹半洞门,欻出遍岩腹。

零落依水湄,片段挂枯木。

馀影透微白,灭迹混空绿。

烟萝自蘙密,岛溆徒萦曲。

安知苍梧野,下覆猿鸟哭。

谁能久徘徊,返顾视黄鹄。

(0)

减字木兰花·其十三痴

心如皎止。何必佯痴藏暗喜。聋不听风。

要得人情内外通。半醨半酒。痴黠恺之真短寿。

莫折随何。宁可书痴胜彼多。

(0)

句·其四

片片飞红已谢春,红移榴蕊更精神。

(0)

某衰年未了初度复临伏辱时贤载酒为寿且挥洒佳章增光枯朽即席次韵见谢意

白发衰翁岁已老,惜花有心犹起早。

无事晓窗但高眠,闭关苔青门不扫。

和靖风流屋后梅,濂溪气味窗前草。

近与邹轲同窠臼,亦欲集义以养浩。

不解吟诗著书册,自爱严君平一个。

无复求仙事老聃,宁更寻禅参达磨。

皇天见怜尚不死,牵率时贤持酒贺。

不才自当明主弃,非敢椟玉为怀宝。

致君尧舜须公等,山中槁夫勿多道。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