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圣水寺》
《圣水寺》全文
明 / 区怀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凤鸾千载后,鸽影见花宫。

岫宿云绵薄,溪回石栈通。

金身丹碧化,肉翼梵仙同。

自有僧祇劫,沧桑是此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圣水寺的壮丽景象与悠久历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首句“凤鸾千载后,鸽影见花宫”以“凤鸾”象征古代神话中的祥瑞之鸟,与“鸽影”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迁。这里的“花宫”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建筑风格或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美丽映衬,通过“鸽影”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寺庙在花丛中的静谧与和谐。

接下来的“岫宿云绵薄,溪回石栈通”两句,进一步展开对圣水寺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山峦间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连,而溪流蜿蜒曲折,与石栈道交织,展现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这里运用了“绵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云雾轻柔而稀薄的状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的深远。

“金身丹碧化,肉翼梵仙同”则转向对寺庙本身及其象征意义的描述。金身代表了佛像的庄严与神圣,丹碧化可能是指寺庙建筑的色彩斑斓,或是某种装饰艺术的特色,与“梵仙”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将佛像与仙人并提,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最后,“自有僧祇劫,沧桑是此中”总结了圣水寺的历史与永恒主题。僧祇劫,佛教术语,指僧侣修行的漫长岁月。这句话意味着圣水寺自古以来就是僧侣修行、寻求心灵净化之地,历经无数岁月的更迭,见证了世事的变迁。通过“沧桑”二字,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寺庙在历史长河中的恒定存在与精神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圣水寺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寺庙历史与精神内涵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间与永恒主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区怀瑞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猜你喜欢

山桃花三首·其三

杏桃先后北南异,花史何尝定论持。

未免杏桃还暗笑,千秋纪述率如斯。

(0)

淀池月

湖月江月向曾见,淀池月乃今凭之。

江湖淀池自彼此,由来一月无不宜。

仁者见仁智见智,日新富有何穷期。

晚来泻影需冯夷,静戢骇浪含轻漪。

金轮团团水潋潋,佳节况值花朝时。

坞桃堤杏纵未放,新蒲嫩芷争参差。

浮光幻景互隐见,沙汀或露烟村移。

会波写照仍一碧,妙与孅娥为合离。

江月在流湖在渟,此兼渟流真复奇。

(0)

题余省鱼藻卷

菁藻琳池缛,连行戏众鱼。

至清奚用彼,知乐亦欣余。

(0)

梅是明春信,莲为盛夏芳。

二花犹不及,馀卉可相方。

呦鹿閒相顾,游蜂怯欲藏。

女夷设孤注,合点塞山苍。

(0)

杂诗四首·其四

三王无同道,解张琴乃鼓。

五帝有同心,无逸以为所。

同者今岂异,不同古可睹。

循名或失实,致败难缕举。

寄语持政人,毋易由言古。

(0)

初夏视朝

雨足金门晓气和,觚棱瑞色映晨娥。

乐宣清徵八音协,仪引鸿胪百辟多。

祈岁惕乾通宥密,对时长养验南讹。

垂衣敢恃崇高位,政要维艰敕九歌。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