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郭功甫从何守游白云寺》
《次韵郭功甫从何守游白云寺》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已仕因循已过三,买田归去不须参。

高明渐拟凌清汉,皎洁方知在碧潭。

试酌甘泉来觉晚,已跻绝顶尚犹贪。

便应从此都无事,祇有君恩未报惭。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次韵郭功甫从何守游白云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已仕因循已过三,买田归去不须参”,诗人回顾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涯,感叹时间流逝,表达了想要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这里“三”可能指三年或三次,具体含义不详,但传达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颔联“高明渐拟凌清汉,皎洁方知在碧潭”,诗人以“凌清汉”(凌越银河)和“在碧潭”(置身于清澈的潭水之中)为喻,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纯洁心灵的追求。这里的“高明”既可理解为道德上的高尚,也可理解为官位的高升,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虽身处高位,但内心仍向往着更纯净的精神世界。

颈联“试酌甘泉来觉晚,已跻绝顶尚犹贪”,诗人通过品尝甘甜的泉水后感到时间的流逝,以及即使已经登上了山顶,仍然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望,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探索的无限。这里“甘泉”象征着生活的甜美与满足,“绝顶”则代表了事业或人生的巅峰,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追求与生活态度。

尾联“便应从此都无事,祇有君恩未报惭”,诗人想象自己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将无忧无虑,唯一感到愧疚的是未能报答君主的恩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寒食·其一

三年羁旅逢寒食,万里江山隔故园。

坟墓荒凉谁拜扫,东风吹泪湿黄昏。

(0)

送向仲告往江西

纷纷车马闹如云,膏火煎熬祗自焚。

亦有故人来问疾,苦无佳思与论文。

江湖老矣频搔首,毛发翛然政似君。

他日卜邻犹有约,静中风景要平分。

(0)

送密上人归江西

轻舟君先行,羸马我已往。

湖山已在望,南岳行可仰。

不忧盗贼繁,渐喜草木长。

密也负奇气,少已离尘网。

饱参诸方禅,所至被称赏。

独留末后句,未肯休吾党。

经寻卓锥地,更足以自养。

囊空脚颇健,体俭心甚广。

喜谈江西胜,妙处犹指掌。

未见频寄书,悠然发遐想。

(0)

秋日即事四首·其三

簿书尘土乱蒙茸,无复江船万里风。

卧听秋声满檐溜,不知墙下有梧桐。

(0)

题四并楼

华榜危楼岂浪名,人间四者此环并。

日知光景无虚度,时觉清风满座生。

庾亮据床谈兴逸,仲宣倚槛客愁轻。

眼前此乐难兼得,许我登临载酒行。

(0)

颂古二首·其二

你若无心我也休,鸳鸯帐里懒抬头。

家童为问深深意,笑指纱窗月正秋。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