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向名山学息机,焚香长掩白云扉。
雄心一片降应尽,肯逐杨花作雪飞。
蚤向名山学息机,焚香长掩白云扉。
雄心一片降应尽,肯逐杨花作雪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理雄的道士的生活与心境。诗中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尤其是对“无为而治”、“守静”等思想的体现。
首句“蚤向名山学息机”,意指李理雄早年便前往名山,学习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这里的“息机”即是指消除欲望、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宁静状态。
次句“焚香长掩白云扉”,描述了李理雄日常生活的场景。他常在清幽的环境中,通过焚香来净化心灵,同时关闭外界的喧嚣,仿佛将自己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这句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氛围。
第三句“雄心一片降应尽”,表明李理雄虽然拥有雄心壮志,但这些欲望和野心在他心中逐渐消散,最终归于平静。这反映了道家哲学中关于去除私欲、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强调个人应当超越自我,与宇宙和谐共存。
最后一句“肯逐杨花作雪飞”,以杨花随风飘舞的形象,象征着李理雄不愿被世俗的欲望所牵引,而是选择像杨花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束缚。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理雄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理雄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以及对道家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宿酒初醒,秋已老、故人来别。
情味恶、从前万里,不堪重说。
大抵男儿忠孝耳,此身如叶心如铁。
但始终夷险要扶持,平生节。
湖海气,诗书业。
霜雪地,风云客。
问而今月旦,果谁豪杰。
君去还经汾水上,依然照见齐州月。
怕相思、休费短长吟,生华发。
探梅时候,怯朝寒、倦说梅溪清浅。
谁*玄都春一握,烘暖小齐冰砚。
何意芳妍,如今又与,前度刘郎面。
武陵回首,断肠流水花片。
信道造化能移,何须更问,世事云千变。
犹胜当时深院里,满树芳菲细剪。
宝鸭熏香,铜瓶浴水,休把重帘卷。
风流故在,乞浆怕有人见。
春风一尺红云,粉蕤金粟重重起。
天香国色,宜教占断,人间富贵。
最喜风流,妆台卯酒,欲醒还醉。
算年年岁岁,花开依旧,问当日、人何似。
休说花开花谢,怕伤它、老来情味。
依稀病眼,故应犹识,旧家姚魏。
无语相看,一杯独酌,幽怀如水。
料多情、笑我苍颜白发,向风尘底。
濯足万里流者,子可以当之。
崔生来辱手帖,欢感无已,因忆往年寿吾子乐章,用其韵以道其歆慕之怀,且奉一笑云我似漏卮长不满。
暮侧朝翻,自笑天机浅。
君似宝珠无可拣。
暑天不热冬还暖。
神欲逍遥心欲散。
咫尺幽栖,回首云霄远。
千古风流嵇与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