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墙头梅偃蹇,岁寒窗外竹萧疏。
广文一味清贫耳,甑有悬尘釜长鱼。
春末墙头梅偃蹇,岁寒窗外竹萧疏。
广文一味清贫耳,甑有悬尘釜长鱼。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梅树的姿态与岁寒之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坚韧的氛围。首句“春末墙头梅偃蹇”,以“偃蹇”形容梅树在春末的衰败之态,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次句“岁寒窗外竹萧疏”,通过“萧疏”一词,描绘了竹子在寒冷季节中的稀疏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传达的清冷与坚韧的主题。
后两句“广文一味清贫耳,甑有悬尘釜长鱼”,则将这种情感引向了对人的品格的赞美。这里以“广文”指代诗人自己或某一类清贫而坚守节操的人,通过“清贫”二字,表达了对不为物质所累、坚持内心追求的高尚品质的颂扬。最后,“甑有悬尘釜长鱼”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示了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诗意的状态,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态度的肯定——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内心的丰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物品格的赞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清贫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文学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