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日食既,愁云黯黯风摧地。
稚子悭呼新月生,行旅狂奔暮雨至。
父老招予且指示,天狗凶猘恣吞噬。
寒精闪闪不受降,欲灭未灭两争势。
袒跣堕冠仰天视,残星三四如相避。
便欲伐鼓集村市,缴弓注矢快歼殪。
天宇沈沈高莫攀,反袂无声掩双涕。
今年三月日食既,愁云黯黯风摧地。
稚子悭呼新月生,行旅狂奔暮雨至。
父老招予且指示,天狗凶猘恣吞噬。
寒精闪闪不受降,欲灭未灭两争势。
袒跣堕冠仰天视,残星三四如相避。
便欲伐鼓集村市,缴弓注矢快歼殪。
天宇沈沈高莫攀,反袂无声掩双涕。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一次日食现象引发的奇特景象与人们的情绪反应。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日食发生时天空的阴暗、风的猛烈以及自然界的混乱状态。诗人通过“稚子”对新月的期盼与“行旅”的慌乱奔跑,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日食这一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
接着,诗中的“父老”向诗人指点了日食的奇观,描述了“天狗”(古代传说中吞噬日月的怪物)的凶猛吞噬行为,以及天空中寒光闪烁、残星躲避的景象。这种夸张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也反映了古人对日食这一自然现象的恐惧和敬畏之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通过击鼓召集村民、准备弓箭来“快歼殪”(快速消灭)“天狗”的强烈愿望,但面对“天宇沈沈高莫攀”的无奈,只能“反袂无声掩双涕”,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和对未知的恐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复杂情绪,以及他们试图理解和控制自然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