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
笑量窄才悭,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假使诏催上道,不如敕放还山。数年前乞挂衣冠。
耄矣尚盘桓。且行歌拾穗,未应天上,解胜人间。
仙家更无理会,至今传、都厕处刘安。
莫怪是翁矍铄,止缘老子痴顽。
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
笑量窄才悭,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假使诏催上道,不如敕放还山。数年前乞挂衣冠。
耄矣尚盘桓。且行歌拾穗,未应天上,解胜人间。
仙家更无理会,至今传、都厕处刘安。
莫怪是翁矍铄,止缘老子痴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木兰花慢·其七》。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才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
"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暮年时的生活状态,新的衰败之相已经显现,无心阅读书籍,也不愿意面对镜中自己的倒影。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
"笑量窄才悭,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这里通过“笑量”、“才悭”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才能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充沛、对于过去未能实现的抱负感到遗憾。书卷中没有警世之策,酒杯中剩下的酒,都是对过往的一种留恋和无奈。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诗人在这里感慨地回忆过去岁月的消逝,头发已经斑白,但又如何能够掩饰这份老态呢?
"假使诏催上道,不如敕放还山。数年前乞挂衣冠。耄矣尚盘桓。"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如果有机会被召回朝廷,他宁愿选择退隐山林。在“数年前”这句话中,诗人提到了自己曾经请求放弃官职、挂冠而去的往事,而现在的他依然在世俗纷争中打转。
"且行歌拾穗,未应天上,解胜人间。仙家更无理会,至今传、都厕处刘安。" 这里诗人表达了继续前行的人生态度,虽然自己的才华尚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但他坚信自己的价值不仅限于世俗的成功与失败。他提到“仙家更无理会”,可能是在比喻自己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最后一句中,“至今传、都厕处刘安”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隐逸之士,或者是诗人自己的别号或化名。
"莫怪是翁矍铄,止缘老子痴顽。" 最后这两句,是对自己的一种宽慰和自嘲,表示不必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奇怪,只是因为自己这个年纪的父亲太过于固执己见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才华与岁月流逝的反思,展现了一位士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老年时光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盲风撼虚棂,春寒到枕恶。
孤警动乡思,方寸起崚崿。
忆昨行南郊,丘冢满荒漠。
券台榛莽高,日薄气萧索。
陌纸谁广招,啼鹃惨不乐。
以兹悲贱躯,千患莽沦泊。
贫贱迫流离,岁月驰已昨。
亲鬓就衰颓,何由补藜藿?
常使佳日逢,频此异乡托。
哀哀荒巢乌,望望出林雀。
天海霿阴云,游子梦魂弱。
况味交苦酸,吞吐忍龈㗁。
灵明嗒然痿,文字不能药。
揽衣循中庭,露气溢荃药。
翻令思庭树,别时几残鄂?
风雨经浃旬,到今恐零落。
俯仰物态殊,忧心益焚燋。
掩泪不忍看,返步下重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