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孝廉李咸池就先茔结倚云庐栽竹种黍为适余同长公登憩得近体二首·其一》
《孝廉李咸池就先茔结倚云庐栽竹种黍为适余同长公登憩得近体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卜筑岩阿儗草庐,肯当清世浪居诸。

白云深处思无限,绿水流时兴有馀。

栽就苍筤供玉矢,培成和黍荐天厨。

公车久识真人气,未许山中只著书。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孝廉李咸池在先祖墓地附近建造草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卜筑岩阿儗草庐”一句,展现了李咸池选择在山岩间建造简朴居所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清静世间的向往,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志趣。

“白云深处思无限,绿水流时兴有馀”两句,以白云和流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意境。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绿水流淌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栽就苍筤供玉矢,培成和黍荐天厨”描绘了李咸池在草庐周围种植翠竹和黍米,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苍筤(翠竹)与玉矢(箭矢),和黍(一种谷物)与天厨(祭祀用的厨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实用又充满仪式感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最后,“公车久识真人气,未许山中只著书”一句,暗示了李咸池不仅是一位隐士,还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虽然生活在山中,但并不只是埋头读书,而是与外界保持着联系,或许在寻求知识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社会,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咸池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士人追求自然、崇尚高洁、注重人文精神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浮玉道士琴

老蟾亭午潭澄阴,雄虬怒吼雌虬吟。

空岩纳息耳应心,写之以神寓之音。

大音激越风振林,细音窈眇云起岑。

天机不动天和深,非亏非成非古今。

博山一点蓬莱沉。

(0)

大人用韵再一首

静里栽梨枣,闲边话葛藤。

缘尘还我雪,世态任渠冰。

宿卉芽浑脱,新禽语模棱。

年华催镊白,自笑秃于僧。

(0)

读书楼·其一

流水青山一榻深,铜柯石干半窗阴。

公馀点校七分易,老去服行三字箴。

消长乘除观物理,存亡操舍验人心。

日长大得官闲力,乳燕鸣鸠尽好音。

(0)

挽伯父·其一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0)

挽元寂王道士

盘隐早具眼,栗斋仍点头。

丰碑俱好在,烂醉更何求。

院静桃开落,林深鹤去留。

翛然风露表,无处觅青牛。

(0)

罗察院父瑞桂堂

老仙方寸长黄芽,百顺薰蒸到物华。

移得广寒宫里种,开将后土庙中花。

诗书根蒂圣贤脉,忠孝馨香今古牙。

富贵傥来馀事耳,化工深意属君家。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