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十首·其三》
《山居十首·其三》全文
元 / 明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见山浑不厌居山,就树诛茅缚半间。

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

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

幸有埋尘砖子在,待磨成镜照空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见山浑不厌居山”,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与依恋,山不仅仅是居住之所,更是心灵的归宿。接着“就树诛茅缚半间”描绘了简朴的山居生活场景,以自然材料搭建住所,体现了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态。

“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两句,通过竹与松的形象,象征着禅定与老年的宁静,诗人仿佛在竹影与松风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竹的瘦影与松的苍劲,不仅映照出自然界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

“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自在。腰带仅用三条篾条,既体现了物质上的节俭,也暗示了精神上的自由与豁达。扣己二字,意为自我反省,但又无人参悟,似乎在说这种自我反思是个人的内心活动,无需外人理解或参与。

最后,“幸有埋尘砖子在,待磨成镜照空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追求。埋尘砖子可能是指某种古老的技艺或象征,待磨成镜,既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审视,希望借此镜子照见自己的真实面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恬静生活与深刻的心灵探索,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作者介绍
明本

明本
朝代:元   号:中峰   籍贯:钱塘(今杭州)   生辰:1263—1323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猜你喜欢

春日偶成三首

东君驰驿骑,万里一宵通。
柳眼凝晴碧,桃腮泣露红。
丙鳞安浅濑,乙羽怯柔风。
莫向高城望,愁生阿堵中。

(0)

次韵陈季陵觅酒二首

山远谁怜眉黛愁,水明遥忆眼波入。
久抛大白犹閒事,却对短檠真拙谋。
楚佩纫香尘未暗,巫云赋梦语多浮。
扊扅政恐闺人怨,曾效当年拥髻不。

(0)

次韵陈季陵元夕

归休无赖曲眠肱,扫尽繁华只一灯。
冷淡生涯吾旧物,前身疑是小乘僧。

(0)

次韵鲁尧卿病起

一区聊寄古墙阴,灯火萧条语夜深。
强对简编聊适意,欲参佛祖问安心。
青衫有约还轻别,白发无期苦见寻。
咫尺佳时修禊事,兰亭老笔为君临。

(0)

次韵梅花四首

得得寻梅已觉迟,凭栏空赋惜花诗。
流传远信人千里,漏泄春工雪一枝。
照水丰容妃子浴,傍山瘦影伯夷饥。
最怜清绝牵情处,月落参横画角悲。

(0)

钱使君知原生辰

十载幽居安绿野,一麾出守拥朱轓。
华堂不听红儿唱,净几唯闻黄奶言。
庭下芝兰方鼎盛,胸中梨枣已长存。
梅花欲报和羹信,故遣清香到寿樽。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