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溪上舫,客意可谁同。
渔笛横烟浦,僧钟隐暮峰。
发岂缘秋短,颜因傍酒红。
六年乡国念,书札若为通。
清溪溪上舫,客意可谁同。
渔笛横烟浦,僧钟隐暮峰。
发岂缘秋短,颜因傍酒红。
六年乡国念,书札若为通。
这首诗描绘了清远峡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清溪溪上舫,客意可谁同”以清溪上的小舟起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渔笛横烟浦,僧钟隐暮峰”两句,通过渔人的笛声和僧人的钟声,将画面从静谧的水面延伸至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同时也赋予了画面以生动的声音元素。
“发岂缘秋短,颜因傍酒红”则转而描写诗人的外在变化,以季节的更替和饮酒后的红润脸庞,暗喻岁月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变化。最后,“六年乡国念,书札若为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与外界沟通的困难,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远离故乡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厥初生人,禀性受中。不患不善,患不能充。
血气既刚,物我交战。不患不充,又患不善。
充而善者,可鸾可凰。匪善而充,化为豺狼。
其充为何,勿助勿害。鸡鸣而兴,善与利对。
申严界限,审察毫釐。诚内伪外,理公欲私。
充无穿窬,义不胜用。彼充孔扬,傲诞是从。
故得其正,泉达火然。一有弗协,履冰临渊。
呜呼道微,志远瞻卓。子如充之,明善守约。
木落见江空,星回属纪穷。
畏途兵杂盗,急景雪兼风。
问学嗟游子,论交愧老翁。
归来富千古,此理此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