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江头送客行,况闻君去作专城。
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
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
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雁声。
日日江头送客行,况闻君去作专城。
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
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
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雁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危稹的《送孙行之出守衡阳》,通过对诗中关键词汇和意象的分析,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情感与政治智慧。
“日日江头送客行,况闻君去作专城。”开篇便设定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景,诗人在江边频繁地为朋友送行,这一次听说孙行之将前往衡阳担任守令,心中涌起一股特别的不舍。"作专城"表明孙行之此去不仅是个人离别,更承载着朝廷对地方治理的重托。
“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诗人以"臣子"自称,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与敬仰,同时也强调了作为臣子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怀。"士系朝廷有重轻"则透露出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不同,责任亦不等。
“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建议,但又不得不急迫地送别,这份急切之情化作"催上道"。"中原万事"则是对北宋时期国事的泛指,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心情。
“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雁声。”"戎葵"形容边塞之地的艰苦与战乱,而"到底"则可能是对孙行之即将面临任务的担忧。"还倾日"暗示了时间紧迫和任务重大的双重压力。"侧耳衡阳来雁声"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画面,诗人侧耳倾听远方衡阳传来的消息,或许是战事的信号,也或许是朋友离去后的寂寞之音。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又蕴含着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腕底有奇鬼,得句不能仙。
先生招我以酒,有酒便陶然。
颇笑终南老魅,忘了当年毷氉,多时在人閒。
急取兕觥酌,随入竹林眠。夜漏沈,天步迥,月钩连。
三尺安在,嘻嘻出出遍人寰。
长此摇头闭目,一任生吞活剥,孤负玉杯圆。
倩汝绿章奏,黄土试重抟。
镜槛书囊,算千里、来依下走。
奈消得、茶烟禅榻,鬓丝非旧。
瞥电光阴吹野马,浮云世事成苍狗。
甚百年、聚散水中沤,无何有。春渐上,澹黄柳。
尘漠漠,征帆皱。又草生南浦,伤离时候。
二月轻阴閒似梦,一湖新渌浓于酒。
载归艎、乳燕共桃根,琅邪叟。
携手危岚,剩旧隐、重到未荒。
汀洲外、乱帆孤垒,何限凄凉。
北府兴衰归逝水,东山哀乐付残阳。
奈十年、兵甲倦登临,秋树苍。漂零久,思故乡。
百端恨,对茫茫。算白沤无恙,尚识清狂。
更倚天风凝望极,大江东去海云黄。
问甚时、归去理渔竿,烟屿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