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台尚好,共隐大科南。
犬护山厨火,猿听海客谈。
烟中捐蕙佩,云里锁松庵。
君自谙吾性,移文亦不惭。
昔年台尚好,共隐大科南。
犬护山厨火,猿听海客谈。
烟中捐蕙佩,云里锁松庵。
君自谙吾性,移文亦不惭。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隐居生活的怀念与追忆。首句“昔年台尚好”,点出昔日隐居之地的美好,引人遐想。接着,“共隐大科南”一句,透露出与友人一同隐居的亲密关系,以及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远离尘嚣。
“犬护山厨火,猿听海客谈。”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情景:山间的炊烟和灯火吸引着忠诚的犬,而远处的猿猴则静静地聆听着海客的交谈。这一画面既温馨又充满自然之趣,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烟中捐蕙佩,云里锁松庵。”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神秘。在烟雾缭绕之中,诗人似乎放弃了世俗的装饰(蕙佩),将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而在云雾缭绕的松林小庵里,他与自然和谐共生,仿佛与世隔绝。
最后,“君自谙吾性,移文亦不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信任。即使在远离故土、旅居他乡之时,他也相信友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因此即使写信表达思念之情,也无须感到羞愧或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隐居生活的回忆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理解与珍视。
玉箫声断彩云收,扶醉仓皇问去舟。
魑魅瞰人成往事,姮娥送客变新愁。
芦花掩映渔灯暗,桂树荒凉茅屋秋。
八月使槎何处在,银河天曙淡悠悠。
出山复入山,流泉递迎送。
暝入黄叶深,湿分白云重。
棘荆攒径危,侧身抱深恐。
春花自芳妍,春鸟自鸣哢。
悠悠徒旅间,何由免寒冻。
老亲嗟我勤,叹息中肠痛。
肩赪只自怜,囊罄当谁控?
学剑惜已迟,读书亦何用。
国步政艰危,高官选才勇。
李君旧知己,风格郁清耸。
光怪匣中龙,文采云间凤。
庭帏寿且康,甘旨日相奉。
避地虽云同,乐事谁能共。
知君怀远略,临机不妄动。
战争奈未已,发策必奇中。
何当展才力,青云纵飞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