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多年作隐沦,不须东海更逃秦。
英雄自古元无主,华夏而今岂有人。
憔悴空教渔父笑,佯狂合与酒徒亲。
沧浪清绝无缨濯,散发风前重怆神。
市井多年作隐沦,不须东海更逃秦。
英雄自古元无主,华夏而今岂有人。
憔悴空教渔父笑,佯狂合与酒徒亲。
沧浪清绝无缨濯,散发风前重怆神。
这首诗《感事(其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市井多年作隐沦,不须东海更逃秦。”开篇即以“市井”为背景,描绘出诗人长期置身于世俗生活之中,不再寻求外在的避世之道,暗示了对传统逃避方式的否定。接着,“不须东海更逃秦”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指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远赴东海逃避秦朝的暴政,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颔联“英雄自古元无主,华夏而今岂有人。”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并无真正的主宰者,而今的华夏大地又何人能担当大任?这一问句充满了对时代英雄缺失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颈联“憔悴空教渔父笑,佯狂合与酒徒亲。”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一方面,他被世人视为“渔父”,受到嘲笑;另一方面,他选择与“酒徒”为伍,看似放浪形骸,实则内心极度苦闷。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尾联“沧浪清绝无缨濯,散发风前重怆神。”以“沧浪”象征清高脱俗,但诗人却无法洗涤自己的尘埃,只能在风中散发,内心充满悲凉。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哀叹,也寄托了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感事(其四)》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
穷居无远念,暇日亲庖厨。
泽国富滋味,春江出嘉鱼。
鬻市有悬羔,撷园得嘉蔬。
虽无五鼎烹,荐俎颇有馀。
导和资一杯,径使愁肺苏。
条味以实气,聊以彊吾躯。
圣贤戒求饱,丰德任形臞。
彼皆勤励智,我独懒求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