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杰句似平庵,谩有高年企渭南。
铁汉堂堂才望八,铜人嘿嘿久缄三。
曾传鸿宝枕中诀,厌听狙丘稷下谈。
画史貌予殊不似,清臞安得耳如聃。
了无杰句似平庵,谩有高年企渭南。
铁汉堂堂才望八,铜人嘿嘿久缄三。
曾传鸿宝枕中诀,厌听狙丘稷下谈。
画史貌予殊不似,清臞安得耳如聃。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通过各种比喻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了无杰句似平庵”中的“了无杰句”,可能是指友人的诗作,形容其如同古代名将平庵之才,而“似”字则表明这只是一种比喻。紧接着,“谩有高年企渭南”中,“高年”可能暗指诗人本身,或者是对友人高寿的期望,“企渭南”则是形容心向往之地,渭南在古代常作为隐居之所。
接下来的“铁汉堂堂才望八,铜人嘿嘿久缄三”可能是在赞美诗人的友人,他们的才华如同坚不可摧的铁汉堂,而“铜人”则是形容其坚固不屈。数字“八”和“三”在这里很可能是象征意义,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曾传鸿宝枕中诀,厌听狙丘稷下谈”中,“鸿宝”可能是指珍贵的书籍或知识,而“枕中诀”则是隐喻诗人夜以继日地学习和思考。后半句中的“狙丘稷下谈”,形容友人的学识渊博,如同古代圣贤在稷下讨论学问。
最后,“画史貌予殊不似,清臞安得耳如聃”中,“画史”可能是指历史的记录者,而“貌予殊不似”则表明诗人自认为与他人的评价相去甚远。后半句中的“清臞”,形容心境的宁静和平淡,最后“安得耳如聃”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内心平和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淡然和自我认知的深刻。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
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
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
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
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