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尔不知贱,高高亦戾天。
饥惟掠蚊蚋,飞不避鹰鹯。
白昼身无措,黄昏意自便。
缅思谗佞辈,与汝可周旋。
蠢尔不知贱,高高亦戾天。
饥惟掠蚊蚋,飞不避鹰鹯。
白昼身无措,黄昏意自便。
缅思谗佞辈,与汝可周旋。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蝙蝠》描绘了一种被忽视且低贱的生物——蝙蝠。诗中蝙蝠被形容为“蠢尔不知贱”,暗示其在人们眼中地位卑微。然而,它们的行为却展现出一种生存本能:“高高亦戾天”,即使身处劣势,仍试图向上飞翔。它们在饥饿时专找小虫如蚊蚋为食,面对猛禽如鹰鹯也不畏惧,表现出坚韧和生存智慧。
“白昼身无措”描绘了蝙蝠在白天活动不便的境况,而“黄昏意自便”则暗示它们在夜晚更为活跃,自在地穿梭于暗夜之中。最后,诗人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谄媚逢迎之人的鄙视,认为自己不会与这些“谗佞辈”有任何交往,与蝙蝠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
整首诗通过蝙蝠的形象,寓言般地揭示了社会中底层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诗人对于世俗权谋的不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