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排咫尺,金碧辉招提。
兰台冠丹巘,菌阁陵翠梯。
层层搆复峻,上欲云汉齐。
象王穷窈窕,华盖璎珞衣。
弹指青莲华,幻作峰峦低。
微生苦尘扰,清净夙所希。
持寂意无滓,妙明相因依。
念此一延伫,心与浮云飞。
天门排咫尺,金碧辉招提。
兰台冠丹巘,菌阁陵翠梯。
层层搆复峻,上欲云汉齐。
象王穷窈窕,华盖璎珞衣。
弹指青莲华,幻作峰峦低。
微生苦尘扰,清净夙所希。
持寂意无滓,妙明相因依。
念此一延伫,心与浮云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天童山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致的壮丽与神秘。
首先,“天门排咫尺,金碧辉招提”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童山入口处的壮观景象,仿佛金色与碧色交织的寺庙就在眼前,近在咫尺。这里运用了“排”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门的宏伟气势,而“招提”则点出了此处的宗教氛围。
接着,“兰台冠丹巘,菌阁陵翠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观。兰台,可能是指山上的亭台,位于红色的山峰之上;菌阁,则是形容山间的小屋,仿佛生长在翠绿的阶梯之上。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山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层层搆复峻,上欲云汉齐”两句,描述了山势的险峻与高耸,仿佛每一层都直插云霄,与天相接。这种层层叠加的构图,不仅展现了山的高度,也暗示了攀登的艰难与挑战。
“象王穷窈窕,华盖璎珞衣”两句,将山中的景象与佛教文化相结合。象王,可能象征着某种神圣的生物或力量;华盖,常用来形容佛座上方的伞盖,这里可能指的是山中某些具有宗教意义的标志物。这些元素的融入,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弹指青莲华,幻作峰峦低”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弹指间,青莲花化为幻象,使得原本高耸的山峰似乎变得低矮。这种超现实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理念的理解与感悟。
“微生苦尘扰,清净夙所希”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微生,即微小的生命,这里泛指凡人;尘扰,指世俗的纷扰。清净,是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心灵纯净的渴望。
“持寂意无滓,妙明相因依”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追求。持寂,即保持内心的宁静;无滓,意味着没有杂念;妙明,指智慧的光明;相因依,强调了智慧与内心的相互依存关系。
最后,“念此一延伫,心与浮云飞”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山中停留时的心境变化。念此,即想到这些景象;延伫,长时间停留;心与浮云飞,意味着心灵如同飘荡的白云一般自由自在,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在天童山游历时的内心体验和对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饭馀睡相魔,啜茶即退舍。
支藜强窥园,试此双不借。
逐胜思秋初,曾命庐山驾。
飞瀑醒心眼,流派从空下。
狂欲诛茅依,可使不知夏。
披襟纳西风,溪风荡虚榭。
凭阑眺夐绝,极望大田稼。
韬光有畸士,相逢顿生讶。
遗踪扣地主,颇觉倦邀迓。
失言徒自咎,其实非予诈。
山居俗事简,难律世情嚇。
归栖公宇净,颜发苦衰谢。
家遥二千里,托兴相慰藉。
因晤隐者讷,天性两难亚。
初非钓虚名,又非求善价。
束缚全孤贞,老欲就閒暇。
约略斯人心,执一不易化。
眺此五峰云,矍然发悲咤。
企脚北窗坐,月漏松叶架。
无眠亲短檠,怀孤嫉遥夜。
《江城忆游庐山逢隐者》【宋·董嗣杲】饭馀睡相魔,啜茶即退舍。支藜强窥园,试此双不借。逐胜思秋初,曾命庐山驾。飞瀑醒心眼,流派从空下。狂欲诛茅依,可使不知夏。披襟纳西风,溪风荡虚榭。凭阑眺夐绝,极望大田稼。韬光有畸士,相逢顿生讶。遗踪扣地主,颇觉倦邀迓。失言徒自咎,其实非予诈。山居俗事简,难律世情嚇。归栖公宇净,颜发苦衰谢。家遥二千里,托兴相慰藉。因晤隐者讷,天性两难亚。初非钓虚名,又非求善价。束缚全孤贞,老欲就閒暇。约略斯人心,执一不易化。眺此五峰云,矍然发悲咤。企脚北窗坐,月漏松叶架。无眠亲短檠,怀孤嫉遥夜。
https://shici.929r.com/shici/77MLuWIi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