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八砺》
《十八砺》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

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

四皓本周人,多为汉一出。

不终为周臣,身与道相失。

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

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

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

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

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

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

(0)
鉴赏

这首诗《十八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自己的立场,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深刻思考。

首句“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赞扬了大丈夫的正直与坚定,作为社会的标杆。然而,“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则提出了疑问,指出在面对选择时,人们往往难以始终如一,保持初心。

接着,诗人以四皓为例,他们虽为周臣,却因未能坚守到最后而与道相失。这暗示了即使在历史上被视为忠贞的典范,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忠诚与坚守的重要性。

“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提到四皓虽然尽力维护汉朝的稳定,但最终还是被张良的策略所影响,暗示了即使尽心尽力,也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表明诗人自己与众不同,坚持自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坚守的执着,即便面对圣人的劝说,也愿意为了信念而牺牲生命。

最后,“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己的时代建立新的秩序,但目前力量不足,只能日夜祈祷,表达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则是对理想的君主到来的期待,表示只要能见到这样的君主,即使为此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自我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坚守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仙岩行

醉携七尺霜前行,云锦山前湾几曲。

溪头秋雨添寒绿,蛟龙冷浸一壶玉。

蓼花锦岸红欲流,稻田高下铺棋局。

碧岩耸出碧天半,鸟不敢飞缩双足。

古洞无人石酒酢,峭壁仙仓积天粟。

老稍指顾犹惊呼,神刓鬼划出崖谷。

捣药声乾人已仙,万丈丹井一泓泉。

风击古松飞翠盖,日射苍苔铸绿钱。

藤萝拽树擘轻烟,黄鹤一去今何年。

天欲夕阳空鸣蝉,夜深岭月向谁圆。

古寺老屋留数椽,残僧一二掩柴门。

铁像面壁萧萧然,瓦炉无火古殿前。

寒鸦到窗檐息溜,暮云衰草觉山瘦。

楮衾不暖不成眠,虎声入耳猿声又。

几点疏星落梧桐,丹峦紫壑高相斗。

何当汗漫跨青牛,晓露泠泠白玉楼。

(0)

席上偶成呈主簿兄

原气推宗分不疏,一相思一检舆图。

三生骨肉几回别,万里音书半字无。

风雨每思君对榻,江湖长只影为徒。

春城烟锁南台暮,两地襟情片月孤。

(0)

峡山寺

重楼复屋枕层崖,想有残碑锁翠苔。

但见苍山如壁立,不知绿水自何来。

岩花满眼红而紫,谷鸟呼名去复回。

便欲买舟从此隐,岂惟一处子陵台。

(0)

卧病

故故抽身入翠微,头昏背痛便相随。

只今得病缘身有,待我无身更病谁。

天际寒云糊远岫,松梢归鹤客枯枝。

青灯独照黄昏影,且自扶头强赋诗。

(0)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其五

玉女鸣珂佩,投壶不忆题。

刘安无复傲,殿殿叩星扉。

(0)

寄王察院·其三

黄金台迥鸳鸿集,碧玉壶深日月长。

大隐从来在朝市,谪仙况复富文章。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