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志宏见示亭字韵》
《和志宏见示亭字韵》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今日苦不乐,驾言适林坰。

散策寻远寺,披襟坐虚亭。

云木上窈窕,涧泉泄清泠。

千山自岑寂,一目皆葱青。

嗟我得数子,不复叹飘零。

扫虑味禅悦,茹蔬谢荤腥。

时为亭上游,散发缓我形。

騄骥行振足,倦鸟思归翎。

何当返梁溪,教子名添丁。

林泉益自得,华发从星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在林坰间游历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云木、涧泉、千山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平静。

“今日苦不乐,驾言适林坰。” 开篇即以“苦不乐”表达内心的不满足,随后通过驾车前往林坰寻求心灵的慰藉。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或挣扎,以及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散策寻远寺,披襟坐虚亭。” 描述了诗人漫步寻找远处寺庙,然后在空旷的亭中坐下来,敞开胸怀,享受宁静。这一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云木上窈窕,涧泉泄清泠。” 通过“云木”、“涧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千山自岑寂,一目皆葱青。” 这一句通过“千山”、“葱青”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绿色山景图,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与平和。

“嗟我得数子,不复叹飘零。” 表达了诗人找到了知音,不再为孤独和漂泊而忧愁,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精神的支撑。

“扫虑味禅悦,茹蔬谢荤腥。” 描述了诗人通过禅修和素食来净化心灵,远离世俗的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时为亭上游,散发缓我形。” 表现了诗人偶尔在亭中闲逛,放松身心,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自由。

“騄骥行振足,倦鸟思归翎。” 这两句通过动物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自由,如同骏马振足奔跑,倦鸟渴望归巢。

“何当返梁溪,教子名添丁。”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回到故乡梁溪,教育子女,传承家族的繁荣。

“林泉益自得,华发从星星。” 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即使年华老去,也愿意在林泉间度过余生,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和韵林鹤山秋兴·其一

一年容易又秋风,物换星移大海东。

云水苍茫惊去燕,关山迢递感征鸿。

杜陵有兴诗怀壮,欧子闻声赋手工。

梧叶满阶谁扫尽,明朝还欲课儿童。

(0)

疏影.至日逢雪,社作二首,用白石咏梅韵

吴蓬载玉。记拥蓑画里,烟溆曾宿。

一片湖云,色换千山,风尖碎了横竹。

春魂飞堕梅花畔,更那辨、枝南枝北。

话梦痕、却在寒波,伴我倦鸥清独。无赖长安滞旅。

打窗听细响,丝鬓摧绿。

添线光阴,容易黄昏,耿耿青灯深屋。

还愁入指冰弦脆,变激楚、幽兰新曲。

只晓帘、清苦西峰,待把冻蛾烟幅。

(0)

青门种瓜图

百二山河势莫当,咸阳谁付与高皇。

尽嫌嬴政鲍鱼臭,争慕邵平瓜圃香。

(0)

钟子期听琴图

一契高山流水心,形神空静两忘情。

自非父母所生耳,听见伯牙声外声。

(0)

出塞曲·其三

驱马饮淮水,千里黄草平。

种谷却流血,痛哭秋风生。

寡妻出租税,孤儿荷戈行。

武威既不足,愿见和亲成。

(0)

桂庄

不求田二顷,只种桂为庄。

秋满黄金粟,饱餐风露香。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