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东来花向西,风花天气意如迷。
人怜妩媚何曾扫,鸟到凄凉不肯啼。
响屧廊前悲越女,踏歌江上舞巴㜎。
馀芳未了东城兴,春瘦谁仍手共携。
风向东来花向西,风花天气意如迷。
人怜妩媚何曾扫,鸟到凄凉不肯啼。
响屧廊前悲越女,踏歌江上舞巴㜎。
馀芳未了东城兴,春瘦谁仍手共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落花的凄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交融,以及时间流转中的哀愁与美好。
首联“风向东来花向西,风花天气意如迷”以风与花的相对运动,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微妙互动。风的东行与花的西向形成对比,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替的故事,而“天气意如迷”则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颔联“人怜妩媚何曾扫,鸟到凄凉不肯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人对落花的怜爱之情并未随时间消散,反而更加深刻;而鸟儿面对凄凉之景,却不愿发出啼鸣,似乎也在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这两句通过人与鸟的不同反应,展现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美景易逝的感慨。
颈联“响屧廊前悲越女,踏歌江上舞巴㜎”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情感融入当前的场景中。越女的悲叹与巴㜎的舞蹈,分别代表了哀伤与欢乐,但都在这落花时节显得格外引人深思。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相连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尾联“馀芳未了东城兴,春瘦谁仍手共携”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虽然春天的美好尚未完全消散,但谁能与我一同挽留这份余下的芬芳呢?这一问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寄托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