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古烦嚣远,窗虚爽气侵。
篆香飘道味,洪钟空客心。
寂寂樾荫嘉,杳杳精蓝深。
文竹引清籁,好鸟发幽吟。
稍憩方丈室,坐对三秋岑。
泠泠功德水,堪以濯尘襟。
境古烦嚣远,窗虚爽气侵。
篆香飘道味,洪钟空客心。
寂寂樾荫嘉,杳杳精蓝深。
文竹引清籁,好鸟发幽吟。
稍憩方丈室,坐对三秋岑。
泠泠功德水,堪以濯尘襟。
这首诗描绘了德寿寺禅房的宁静与庄严之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寺远离尘嚣的独特氛围。首句“境古烦嚣远”直接点明了古寺远离尘世喧嚣的特点,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接着,“窗虚爽气侵”一句,描绘了窗户透进清新的空气,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清爽,进一步强化了禅房的静谧感。
“篆香飘道味,洪钟空客心”两句,通过香烟袅袅和洪钟声声,不仅渲染了寺庙的宗教氛围,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过程。篆香的香气与道味相融,洪钟的回响则让访客的心灵得以空灵,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寂寂樾荫嘉,杳杳精蓝深”描绘了树木的阴影下一片宁静,寺庙深处更是幽深莫测,增添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文竹与好鸟的描写,则是自然与禅意的融合,文竹的清雅与好鸟的鸣叫,共同构成了禅房内外和谐共生的画面。
“稍憩方丈室,坐对三秋岑”描述了诗人稍作休息后,面对着远处的山色,内心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思考。这一场景既体现了禅修的过程,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泠泠功德水,堪以濯尘襟”以流水的清澈比喻功德的洗涤作用,表达了通过修行净化心灵,去除尘世杂念的深刻寓意。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德寿寺禅房的静美与精神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闷见尘中光景促,仙乡来礼紫阳君。
人居淡寂应难老,道在虚无不可闻。
松桧稳栖三岛鹤,楼台闲锁九霄云。
羡师向此朝星斗,一炷清香午夜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