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
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
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遗留下的荒凉景象和深厚的哀愤情感。"南渡衣冠废蒯缑"一句,通过对南方王朝衣冠文人的沦落来反映时势的变迁与文化的断裂。"中原尽载向湖游"则表现了人们对于往昔繁华之地的怀念和逃避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通过对异族入侵和战乱带来黑暗与混沌景象的描绘,揭示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表明战争的残酷现实迫使军事家不得不绘制战略图谋,以维持国家的生存与复仇。这不仅仅是对战争本身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于历史恩怨交织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则是诗人对于那些在战乱中丧命者的哀愤之情不能忘怀。这里的"燕云"和"白沟"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地点,通过这些具体地名来强化对往事的追忆与哀思。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争废墟下的哀伤画卷,不仅是对于过去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于和平价值的无声呐喊。
昨夜积霖暴,展转愁不寐。
应为半年判,洗我烦忧萃。
曰无往不复,吾闻之周易。
新秋才上日,便得逢开霁。
丰隆尚留恋,积重有馀势。
徐散归其岫,遥峰已森翠。
傍晚蝉声亮,苍旻舒爽气。
瞻望益屏营,宜旸仰鸿赐。
墟上论交记乱离,云间话别看灯时。
羡君笔底擅三绝,笑我鬓边改几丝。
拙句不妨狂士目,漫游欲赴故人期。
富春闻比西湖好,待寄毫端慰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