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事》
《书事》全文
宋 / 区仕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

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

(0)
注释
衣冠:指士大夫的官服和礼帽,代指士人阶层。
蒯缑:古代的一种剑鞘,这里借指士人的身份。
胡尘:指外族入侵时的战乱尘土,象征敌军。
滇海:指云南的滇池,这里夸张其词,形容战火烧遍全国。
鄂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当时是战场之一。
兵家:指军事家或战争策略制定者。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燕云:指燕山、云州地区,历史上曾被辽金占领。
白沟:河北白沟河,宋辽边境,有历史上的冲突。
翻译
南渡以来,士大夫的荣华一扫而空,中原的文物都被运往江南,如同泛舟湖上。
战火纷飞,连遥远的滇海也仿佛被胡尘笼罩,鬼火在鄂州的夜晚显得格外阴森。
战争策略耗费无数心力,至今国家的决策仍围绕着恩怨情仇展开。
即使身处草野,亡国之痛和愤慨从未忘记,岂止是对燕云关失地的遗憾,更包含了对白沟河悲剧的深深哀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遗留下的荒凉景象和深厚的哀愤情感。"南渡衣冠废蒯缑"一句,通过对南方王朝衣冠文人的沦落来反映时势的变迁与文化的断裂。"中原尽载向湖游"则表现了人们对于往昔繁华之地的怀念和逃避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通过对异族入侵和战乱带来黑暗与混沌景象的描绘,揭示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表明战争的残酷现实迫使军事家不得不绘制战略图谋,以维持国家的生存与复仇。这不仅仅是对战争本身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于历史恩怨交织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则是诗人对于那些在战乱中丧命者的哀愤之情不能忘怀。这里的"燕云"和"白沟"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地点,通过这些具体地名来强化对往事的追忆与哀思。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争废墟下的哀伤画卷,不仅是对于过去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于和平价值的无声呐喊。

作者介绍

区仕衡
朝代:宋

(1217—1277)广州南海人,字邦铨。入太学为上舍生。慷慨有智略,以天下为己任。尝上书论贾似道误国,又陈恢复之策,皆不为用。归而讲学九峰书院,人称九峰先生。诗文典雅。有《九峰集》、《理学简言》。
猜你喜欢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二松竹双清

高社结双清,山旁水之涘。

问谁乃宜兹,大夫与君子。

(0)

七月朔日作二首·其二

昨夜积霖暴,展转愁不寐。

应为半年判,洗我烦忧萃。

曰无往不复,吾闻之周易。

新秋才上日,便得逢开霁。

丰隆尚留恋,积重有馀势。

徐散归其岫,遥峰已森翠。

傍晚蝉声亮,苍旻舒爽气。

瞻望益屏营,宜旸仰鸿赐。

(0)

宿雍和宫感成长律

跃龙邸第象筵施,来往因缘每驻兹。

漫拟福田缘有为,藉非佛地更何宜。

盆榴宛复簪符节,庭草犹然拜训时。

即我而今知爱子,云天仰睐邈含悲。

(0)

芍药

娜娜别丰姿,馡馡香满墀。

饯春为后劲,延夏镇清蕤。

蝶引滕王画,牛欺刘训骑。

通身无点墨,谁与号辛夷。

(0)

题远碧斋

斋名远碧恰相宜,几席之间万顷披。

河伯涛声争击鼓,轩皇圣躅俨垂碑。

智仁并乐兼山水,高下齐观忘险夷。

即渐风光临上巳,浴沂点也岂游嬉。

(0)

己巳新春客华亭将之三衢适黄君雪轩自申江归里时相顾谭悉迩年海上风景迥异昔时并持其近作书画各臻其妙倚韵率成三律聊志钦佩兼以留别·其一

墟上论交记乱离,云间话别看灯时。

羡君笔底擅三绝,笑我鬓边改几丝。

拙句不妨狂士目,漫游欲赴故人期。

富春闻比西湖好,待寄毫端慰远思。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