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不操缦,昨夜听鸣琴。
无人为搏拊,渊渊石与金。
此物从海表,制巧雅足钦。
枢纽发天籁,中含太古音。
清风徐徐来,哀湍泻长林。
庭空喧涧壑,满座气萧森。
或如孤舟客,三峡暮猿吟。
或如潇湘夜,一鹤唳秋阴。
或如石钟吼,空洞江海浔。
或如临风树,清铿碎琅琳。
商声何凄婉,羽声挚而沉。
使我意潇洒,宁嫌调差参。
吁嗟谁能此,此曲意良深。
移情沧海上,妙境杳难寻。
何意广陵散,凄凄传至今。
谁领无弦解,而我徒会心。
惜无膝上一片云,手摹意追坐披襟。
数年不操缦,昨夜听鸣琴。
无人为搏拊,渊渊石与金。
此物从海表,制巧雅足钦。
枢纽发天籁,中含太古音。
清风徐徐来,哀湍泻长林。
庭空喧涧壑,满座气萧森。
或如孤舟客,三峡暮猿吟。
或如潇湘夜,一鹤唳秋阴。
或如石钟吼,空洞江海浔。
或如临风树,清铿碎琅琳。
商声何凄婉,羽声挚而沉。
使我意潇洒,宁嫌调差参。
吁嗟谁能此,此曲意良深。
移情沧海上,妙境杳难寻。
何意广陵散,凄凄传至今。
谁领无弦解,而我徒会心。
惜无膝上一片云,手摹意追坐披襟。
这首诗《听八音琴》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描绘了诗人聆听八音琴时的内心感受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诗中开篇“数年不操缦,昨夜听鸣琴”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期待,仿佛在说多年未亲近的乐器,昨晚终于奏响了美妙的旋律。接着“无人为搏拊,渊渊石与金”则以生动的比喻,形容琴声深沉悠远,如同山石与金属碰撞的声音,既展现了琴声的质感,也暗示了琴声的深远意境。
“此物从海表,制巧雅足钦”赞美了八音琴的独特工艺和高雅之美,仿佛是从遥远的海外而来,凝聚了匠人的智慧与匠心。接下来的“枢纽发天籁,中含太古音”更是将琴声比作天籁之音,蕴含着古老而神秘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
“清风徐徐来,哀湍泻长林”、“庭空喧涧壑,满座气萧森”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音乐带来的氛围,仿佛清风、流水、空庭、深谷都随之起舞,整个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肃穆。
诗人接着描述了八音琴声中的各种情感:“或如孤舟客,三峡暮猿吟。或如潇湘夜,一鹤唳秋阴。或如石钟吼,空洞江海浔。或如临风树,清铿碎琅琳。”这些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琴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和情境。
最后,“商声何凄婉,羽声挚而沉”点明了音乐的情感色彩,商声(五声音阶之一)的凄婉与羽声的坚定沉稳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音乐的复杂性和表现力。“使我意潇洒,宁嫌调差参”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深喜爱,即使音调有所偏差,也愿意沉浸其中,享受那份洒脱与自由。
“吁嗟谁能此,此曲意良深”感叹于音乐的深邃与难以言喻的魅力,而“何意广陵散,凄凄传至今”则提到了广陵散这一古代名曲,强调了音乐跨越时空的力量,即便是在今天,仍能感受到其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八音琴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深邃,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音乐对人心灵的触动与净化作用。
俯江浔、滩临危磴,屏拥青蓉回抱。
小桥流水平田迥,绿浪风生畦稻。当晴昊。
散溪云、轻松一抹飞烟巧。青帘缭绕。
有白笋黄鱼,红虾绿酒,装点旗亭好。
兰舟泊,正及江南春早。玉山何惜倾倒。
桃花留客红垂晕,幂䍥轻绡笼罩。君莫恼。
君不见、鲛人蜃客迷三岛。韶华易老。
但棠杜花边,鹧鸪声里,瘴雨迷衰草。
远碧无涯,但约略、清光莹澈。
凝望处、谁匀松玉,斜分云叶。
幽魄可怜凉似水,一丝浅漾冰纹缬。
问青天、何事送新愁,从谁说。栖不稳,惊禽咽。
风不定,波光叠。眄南枝高处,素痕明灭。
认得遥山青不了,半峰微露峨眉雪。
便迢迢、飞梦入层霄,还孤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