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清散游太白山》
《送清散游太白山》全文
唐 / 无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

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

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

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

(0)
翻译
卷起佛经返回太白山,踏着青苔告别了藤萝环绕的禅室。
如同踏在浮云之上,一定要观赏南面堆积的青翠山色。
依靠身躯融入仿佛直达天河的古松,闭目时月亮似乎离开了深潭。
这样的境界值得长久停留,尘世中的纷扰在这里都变得熟悉而淡然。
注释
卷经:收拾起诵读的佛经。
太白:指太白山,也可寓意高洁之地。
蹑藓:踩着青苔。
萝龛:覆盖着藤萝的小禅室。
若履浮云:好像走在浮云上,形容身处高处。
积翠南:形容南方连绵的青山。
倚身松入汉:依靠身体的松树高耸入云,有直达天河之意,比喻松树之高大。
瞑目月离潭:闭上眼睛时,感觉月亮远离了深潭,形容心境空灵。
此境:这样的环境或境界。
堪长往:值得长久居住或保持。
尘中事:尘世中的事务或烦恼。
可谙:可以熟悉或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逃离尘世的愿望。"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一句,通过"卷经"和"归太白"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研习与向往,以及对名山大川——太白山的向往。"蹑藓"是轻步于青苔之上,"别萝龛"则是离开那被藤蔓缠绕的小屋,这两词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行走和居住的情景。

接下来的"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一句,以"履浮云"比喻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境界,而"须看积翠南"则是告诉我们在达到那种境界时,还需观赏那如同积累的翠绿色彩——可能是指山势或是水面。

紧接着的是"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这里,"倚身松"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而"入汉"则有超越尘世的意味;"瞑目"是闭眼休息或沉思,而"月离潭"则是月亮与潭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境的向往和留恋,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尘中事"指的是红尘世界中的琐事杂务,而"可谙"则是可以放下,不再挂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作者介绍

无可
朝代:唐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猜你喜欢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

纶阁知孤直,翻论北巷贤。

且縻莲幕里,会致玉阶前。

洙泗秋微动,龟蒙月正圆。

元戎军务息,清句待君联。

(0)

冬日喜同志宿

相逢话清夜,言实转相知。

共道名虽切,唯论命不疑。

吟身坐霜石,眠鸟握风枝。

别忆天台客,烟霞昔有期。

(0)

莲塘霁望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0)

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

祖帐临周道,前旌指晋城。

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

诗酒同行乐,别离方见情。

从此洛阳社,吟咏属书生。

(0)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

(0)

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言仰和且戏乐天

常奴安得似方回,争望追风绝足来。

若把翠娥酬騄耳,始知天下有奇才。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