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宜晴暖,青阳万物滋。
溜垂高下瓦,泽满墄平墀。
斋处几多暇,时和敬益持。
鸿钧普汜被,与物共春熙。
雪后宜晴暖,青阳万物滋。
溜垂高下瓦,泽满墄平墀。
斋处几多暇,时和敬益持。
鸿钧普汜被,与物共春熙。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清新景象以及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之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和谐之美。
首句“雪后宜晴暖”,点明了天气的变化,雪后的阳光带来温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青阳万物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阳光照耀下,万物生长的景象,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溜垂高下瓦,泽满墄平墀”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雪后景象的宁静与祥和。瓦片上的雪水缓缓滑落,地面湿润而平整,一派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
“斋处几多暇,时和敬益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似乎找到了片刻的宁静,更加珍惜和敬畏生活中的每一刻。
最后,“鸿钧普汜被,与物共春熙”两句,将视角拉回自然,强调了大自然的普遍恩泽,与万物共享春日的温暖与生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
傥于中道画,潢污无本根。
子今始滥觞,如河发昆崙。
勿作涧溪止,当规溟海尊。
谁谓水至弱,盖有刚者存。
批岩仍抉石,万里争东奔。
朝来示我书,此意固已原。
可鄙枨也欲,奚为丘之门。
愿子更践履,岂云但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