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绪侵寻,壮怀销铄,邻家怨笛,残春时候。
事往难追,恨多偏积,长遣枕痕淹透。
征战连年岁,归期杳、刀镮生锈。
燕子重来,不见当时,花下雕甃。唯见临窗杨柳。
争盼断边书,如人眉绉。
虚阁笼阴,小池过雨,风信夜来还骤。
料想明镫底,剪罗衣、几番停逗。
带围亲结,可能记得,腰支肥瘦。
羁绪侵寻,壮怀销铄,邻家怨笛,残春时候。
事往难追,恨多偏积,长遣枕痕淹透。
征战连年岁,归期杳、刀镮生锈。
燕子重来,不见当时,花下雕甃。唯见临窗杨柳。
争盼断边书,如人眉绉。
虚阁笼阴,小池过雨,风信夜来还骤。
料想明镫底,剪罗衣、几番停逗。
带围亲结,可能记得,腰支肥瘦。
这首诗以羁旅愁绪和怀旧之情为主题,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壮志消磨,被邻家哀怨的笛声和暮春景色所触动。他感叹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心中的遗憾堆积,夜晚辗转反侧,枕痕浸湿了思绪。战争连年,归期渺茫,连兵器都因长久未用而生锈。诗人借燕子归来却不见往日景象,暗示人事变迁,花下的建筑也已残破。
接着,诗人聚焦于眼前的景物,临窗的杨柳仿佛在期盼远方的书信,如同人的眉头紧锁,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阁楼笼罩在阴郁中,小池经过雨水洗礼,夜晚的风信更加强烈。他想象着明灯下妻子为他裁剪衣物的情景,衣服上可能多次停顿,寄托着无尽的期待。最后,诗人感慨岁月流转,妻子是否还能记得他的身形变化,腰肢是胖是瘦,这是一份深情的询问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体上,这首《青门饮》情感深沉,语言细腻,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汪东的个人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