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苧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苧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这首《水龙吟》由元代诗人吴存所作,以送别为题,描绘了送别友人邓觉非归乡的场景,情感深沉而细腻。
开篇“琵琶亭下春波”,以琵琶亭象征离别之地,春波则寓含着离愁别绪,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滔滔流入三吴去”,描绘了友人乘舟离去的情景,水流不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逆转。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一句,借东风之无情,反衬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木兰舟在此处不仅指具体的船只,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切期待与祝福。
“中有仙翁,苧衫乌帽,笔床谈麈”几句,通过描绘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形象,隐喻友人邓觉非的高洁品质和文人风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与人格的敬仰之情。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这一转折,既是对友人归乡的肯定与赞美,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情与故乡的深厚情感。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莓苔、玉琴、杏梢、初雨,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充满诗意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归乡后的场景,青青的衣饰、童子的陪伴,以及在江边徘徊的情景,都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牵挂与不舍,以及对友人安全抵达的深深祝愿。“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则是对友人归途的美好想象,希望友人能像飞向蓬莱仙境一般,直达云端,寓意着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水龙吟》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故乡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
县花谁葺。记满庭燕麦,朱扉斜阖。妙手作新,公馆青红晓云湿。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尽换却、吴水吴烟,桃李靓春靥。
风急。送帆叶。正雁水夜清,卧虹平帖。软红路接。涂粉闱深早催入。怀暖天香宴果,花队簇、轻轩银蜡。更问讯、湖上柳,两堤翠匝。
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
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
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
又底事,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吴越。
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
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
待移杖藜雪后,犹怯蓬莱寒阔。
最起晚,任鸦林催晓,梅窗沈月。
簟波皱纤縠。朝炊熟。眠未足。
青奴细腻,未拌真珠斛。
素莲幽怨风前影,搔头斜坠玉。
画阑枕水,垂杨梳雨,青丝乱、如乍沐。
娇笙微韵,晚蝉理秋曲。
翠阴明月胜花夜,那愁春去速。
南楼坠燕。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
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当时明月娉婷伴。
怅客路、幽扃俱远。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
别馆。秋娘乍识,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
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丹青谁画真真面。
便只作、梅花频看。更愁花变梨霙,又随梦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