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遥知霁,潮痕稍复增。
看人收蟹簖,唤仆徙鱼罾。
月望光相薄,天高气始冰。
草堂缘茂竹,归及暝烟蒸。
风日遥知霁,潮痕稍复增。
看人收蟹簖,唤仆徙鱼罾。
月望光相薄,天高气始冰。
草堂缘茂竹,归及暝烟蒸。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归家途中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首句“风日遥知霁”,描绘了远处天边,风停日出,雨后初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舒爽的感觉。接着“潮痕稍复增”,则转而描述江面,雨后潮水逐渐上涨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
“看人收蟹簖,唤仆徙鱼罾”两句,通过观察他人捕蟹、移鱼网的场景,展现了渔人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自然和谐生活的欣赏与向往。
“月望光相薄,天高气始冰”描绘了月亮渐圆时的光辉与天空的高远,暗示着季节的更替,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但此时的景象依然充满生机与希望。
最后,“草堂缘茂竹,归及暝烟蒸”则将视线拉回至诗人自己的居所,茂密的竹林围绕着草堂,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归家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馀。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
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
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
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
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夕映翠山深,馀晖在龙窟。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西浮入天色,南望对云阙。
因忆莓苔峰,初阳濯玄发。
泉萝两幽映,松鹤间清越。
碧海莹子神,玉膏泽人骨。
忽然为枯木,微兴遂如兀。
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
环回从所汎,夜静犹不歇。
澹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