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馀。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
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
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
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
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馀。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
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
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
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
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诗中探讨了懒与静、拙与直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的思考。开篇即提出一系列反问,以哲理性语言探讨内心世界与外界标准的差异。"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一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恰到好处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自述其本意不愿违背世俗,但发现自己与世道相去甚远。通过自然界的比喻,如林间鸠和冰底鱼,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疏离感和自我认同的困惑。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进一步强调了真诚与宁静状态在世事中的脆弱性。诗人坦承自己的懒拙是难以根除的病痛,不接受外界的批评和改正。
临别之际,诗人的情感流露无疑,"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奈与哀伤。然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依然存在,通过"后会岂无时"一句,展现了一种对未知的乐观态度。
最后,诗人以梦中故山相呼应,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成为全诗的情感高潮,也是诗人心灵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
有唐人物谁第一,昌黎起衰推椽笔。
潮阳风俗久未淳,韩公造士尊经术。
字严斧銊走豚鱼,舌起风雷辟老佛。
生前迁谪同飘蓬,死后声名重金璧。
堂堂坡老振雄词,千言一扫传伟烈。
诗追李杜犹等闲,绪寻邹鲁称入室。
推崇真觉无愧词,人文高揭如日月。
丰碑赑屃古庙空,犹见光焰腾奎壁。
唐陵宋社等劫灰,维公片石难磨灭。
整襟朗诵日百回,应为懦夫祛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