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笔森拿攫。自古道、才人无命,英雄有托。
黄歇坟前军鼓动,万弩攒平阵脚。
从此后、哀鸿竞作。
索米长安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河朔。
荆高辈,未萧索。莺花丽句传三阁。
更旅舍、同时二妙,和歌相酢。
硬箭轻裘推劲敌,爽气毫端喷薄。
乍出手、双雕都落。
我去诸公应忆我,记风前、红烛烧如昨。
息壤在,速行乐。
健笔森拿攫。自古道、才人无命,英雄有托。
黄歇坟前军鼓动,万弩攒平阵脚。
从此后、哀鸿竞作。
索米长安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河朔。
荆高辈,未萧索。莺花丽句传三阁。
更旅舍、同时二妙,和歌相酢。
硬箭轻裘推劲敌,爽气毫端喷薄。
乍出手、双雕都落。
我去诸公应忆我,记风前、红烛烧如昨。
息壤在,速行乐。
这首《贺新郎》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题沙介臣词并柬周翼微郁东堂二子”为题,采用前韵,展现了词人对沙介臣词作的欣赏与对周翼微、郁东堂二位子侄的关怀之情。
词中“健笔森拿攫”,开篇即以豪迈之笔描绘出才人之气概,仿佛笔下生风,力透纸背。接着“自古道、才人无命,英雄有托”,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沙介臣词作的一种评价,暗示其才华虽卓绝,却可能遭遇命运的不公,但总有其施展抱负之处。
“黄歇坟前军鼓动,万弩攒平阵脚”一句,运用典故,将沙介臣的词比作战场上的号令,既有激昂的气势,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接下来“从此后、哀鸿竞作”,则转而表达出一种悲凉的情感,预示着沙介臣词作中可能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索米长安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河朔”两句,进一步赞扬沙介臣词作的策略与气魄,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面对强敌,都能展现出雄浑的意气。这里“索米长安”可能暗指沙介臣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掀髯”则形象地描绘出其豪放不羁的风采。
“荆高辈,未萧索”一句,通过引用荆轲、高渐离等历史人物,进一步强调沙介臣词作中的英雄气概,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未曾失去其壮志豪情。
“莺花丽句传三阁,更旅舍、同时二妙,和歌相酢”几句,赞美沙介臣词作的文采飞扬,以及与他人交流时的和谐氛围,展现了一种文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共鸣。
“硬箭轻裘推劲敌,爽气毫端喷薄”则再次强调沙介臣词作的力度与锐气,如同箭矢直击目标,轻裘则象征其从容不迫的态度,爽气与喷薄则表现出其作品的激情与力量。
“乍出手、双雕都落”一句,以比喻手法,形容沙介臣词作的影响力,如同射手一箭双雕,显示出其作品的卓越成就。
最后,“我去诸公应忆我,记风前、红烛烧如昨”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希望沙介臣等人能记住这段美好的时光。“息壤在,速行乐”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对沙介臣的词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友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乍来时,一帘斜月黄昏。
记取小语衣边,分赠与啼痕。
欲倩灵蛛写怨,怕蛛丝太弱,不织回文。
怪烛偏阑转,忽携黯省,各自含颦。
一团赪玉,明妆照水,天为谁春。
惜别帘笼,空自有、翠鹦凄语,分付愁人。
迢迢瘴岭,只梦中、曾见朝云。
问甚日,向灯前拥髻,拭伊粉泪,沾湿罗巾。
山市驰橇,冰坛竞屐,胡天朔雪初乾。
已霁仍严,将融又结,疏林惯写萧闲。
风裁争峻,指松柏、相期岁寒。
飘零休诉,人远天涯,树老江潭。年时苦忆长安。
云斗尖叉,吟兴遍酣。
官阁梅花,梁园宾客,梦痕一样阑珊。
暮秋千叠,拥云气、横遮乱山。
凄迷谁见,鸿爪西洲,马首蓝关。
倦枕欹愁,重衾滞梦,小楼深锁春寒。
笙歌绕院,咫尺送喧阗。
想见华筵初散,怎禁得、酒冷香残。
空剩了,深宵暗雨,淅沥洗馀欢。
愁看,佳丽地,帷灯匣剑,玉敦珠槃。
怕人事年光,一样阑珊。
慢说霓裳调好,秋坟唱、禅味同参。
疏帘外,银澜弄晓,江上数峰闲。
柳丝弄色,是还寒乍暖,轻漾花魂。
井床蘸碧,苔钱曾绣春痕。
秀骨瘦梅幽韵,掩重关、谁与书裙。
风料峭,无声著地,细沁灵根。
依稀旧时行迹,见屐齿花阴,犹印衡门。
新巢故燕,慰情聊共晨昏。
却倩溯红流水,载泛鸥、还到江村。
愁念远,归心寄与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