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苍霭销招提,托宿僧寮路欲迷。
惟有晓钟遮不断,数声吹落小桥西。
半山苍霭销招提,托宿僧寮路欲迷。
惟有晓钟遮不断,数声吹落小桥西。
这首元代诗人萧国宝的《题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晨景,充满了禅意与静谧之美。
首句“半山苍霭销招提”,描绘了半山腰上,雾气缭绕,仿佛是自然界的灵性在低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招提”一词,常用来指佛教寺院,此处借指山中的寺庙,暗示了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次句“托宿僧寮路欲迷”,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感受。清晨的雾气使得道路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连通向寺庙的道路也变得难以辨认,增加了探索的神秘感和难度。这里的“托宿”不仅指住宿于寺庙,也暗含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第三句“惟有晓钟遮不断”,转折点在于“晓钟”。即使是在雾气弥漫、道路难寻的情况下,寺庙中传来的晨钟之声却清晰可闻,如同一道指引,穿透了雾霭,提醒着人们方向与希望的存在。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声音的力量与精神的指引作用。
最后一句“数声吹落小桥西”,将画面推向高潮。随着钟声的回响,似乎有几声特别清晰的钟声飘过,最终落在了小桥的另一侧。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通过声音的移动,赋予了整个场景动态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随着钟声轻轻摇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在喧嚣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通过声音这一媒介,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意境,引人深思。
秦王访方士,汉武学神仙。
安车来海上,蜚观架云边。
宝鼎藏灵药,金箱出异编。
日曾陪寝殿,时或幸甘泉。
高掌朝承露,祥光夜亘天。
从官数遗献,中使每传宣。
巨迹逢难就,轻舟去不还。
徒然闻望气,讵可得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