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长安路。喜骖鸾、带簪游戏,弓旌招去。
闻道汉朝帷幄里,要问娵隅蛮语。
嗟时事、尚兹多故。
办取忠谋宜入告,见石洪、曾在乌公府。
须细访,风寒处。左荆右岭中湘浦。
愿扶持、东南温厚,老天张主。
翘馆钦贤人共说,一饭每勤三吐。
公此去、好官须做。
从臾泾舟同共济,更绸缪、桑土先阴雨。
灭此虏,直朝暮。
日近长安路。喜骖鸾、带簪游戏,弓旌招去。
闻道汉朝帷幄里,要问娵隅蛮语。
嗟时事、尚兹多故。
办取忠谋宜入告,见石洪、曾在乌公府。
须细访,风寒处。左荆右岭中湘浦。
愿扶持、东南温厚,老天张主。
翘馆钦贤人共说,一饭每勤三吐。
公此去、好官须做。
从臾泾舟同共济,更绸缪、桑土先阴雨。
灭此虏,直朝暮。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李曾伯所作,名为《贺新郎·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希望朋友在外能得到重用和提拔。
诗中“日近长安路”一句,设定了一种即将告别的情境,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历来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而今朝夕日近,这里不仅是实指离别,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拉开。
“喜骖鸾、带簪游戏”等句,描绘了一种欢乐而又不失庄重的场景,通过对古代贵族生活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弓旌招去”则透露出一种被召唤离去的无奈。
“闻道汉朝帷幄里,要问娵隅蛮语”两句,通过历史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忠诚的重视。汉朝的帷幄代表着权力中心,而“要问娵隅蛮语”则是对边疆少数民族语言的提及,这里暗示了作者希望朋友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本心,传达正确的信息。
接下来的“嗟时事、尚兹多故。办取忠谋宜入告”两句,是诗人对于当前时局的感慨,以及对朋友能够提供忠诚建议的期望。“见石洪、曾在乌公府”提到了历史上的忠臣和贤能,表明了作者希望朋友能够效仿这些正面人物。
“须细访,风寒处。左荆右岭中湘浦”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友情深厚的象征。这里的“风寒处”暗示了一种季节的变化,也可能隐喻着人事的冷暖。
“愿扶持、东南温厚,老天张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能够得到良好的支持和庇护的祝福,而“翘馆钦贤人共说,一饭每勤三吐”则是对朋友在仕途上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最后,“公此去、好官须做。从臾泾舟同共济,更绸缪、桑土先阴雨。灭此虏,直朝暮。”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能够成为一位好官的期望,以及对共同经历困难和挑战的期待。
这首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自然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忠诚的赞美,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