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怜季有子,逆探父传贤。
断发文身事,诬哉司马迁。
为怜季有子,逆探父传贤。
断发文身事,诬哉司马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系列中的第五首,题为“泰伯”。诗中通过提及季有子的行为和司马迁的评价,表达了对孝道的理解和对误解的质疑。
"为怜季有子",这里的“季有子”可能指的是古代贤人泰伯,因其孝顺而受到人们的敬爱。“怜”字传达出人们对泰伯孝行的赞赏和同情。然而,“逆探父传贤”则暗示了对于泰伯行为背后动机的深入探究,即他是否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和期望,主动选择了放弃王位,以传承家族的美德。
"断发文身事",这句是对泰伯事迹的描绘,可能指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采取了某种特殊的行为,如断发和文身,以示与世俗权力的决裂。然而,诗人接下来用“诬哉司马迁”质疑司马迁对泰伯行为的记载是否存在误读或过度美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泰伯孝行的描述和对历史记载的反思,既赞扬了泰伯的高尚品德,也提醒读者在理解历史人物时要保持批判性思考。
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衣粗布衣龁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缲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不起楼台作热官,小园回合抱溪湾。
露漙花靥春红湿,烟护松髯晚翠寒。
已向掌中旋宇宙,正须胸次著云山。
可能再为苍生出,鹤怨猿啼搅夜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