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冢犹存,元人国已灭。
海波溺宋舟,烈日消胡雪。
白骨委天涯,贞心结石铁。
可怜进讲时,泪满朝衣血。
陆相冢犹存,元人国已灭。
海波溺宋舟,烈日消胡雪。
白骨委天涯,贞心结石铁。
可怜进讲时,泪满朝衣血。
此诗《谒故宋陆丞相墓》由明代诗人薛雍所作,通过描绘陆丞相墓的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哀悼之情。
首句“陆相冢犹存”,点出陆丞相墓尚在人间,虽历经沧桑,但其遗迹仍存。接着“元人国已灭”一句,以元朝取代宋朝的历史背景为背景,暗示了陆丞相所处的时代已经远去,国家兴衰更替的残酷现实。
“海波溺宋舟,烈日消胡雪。”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宋朝的覆灭比作海浪淹没船只,象征着国家的灭亡;而“烈日消胡雪”则以阳光融化冰雪,象征着元朝的统治逐渐消融,暗示历史的自然更迭。
“白骨委天涯,贞心结石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描述了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无数生命的消逝,以及忠贞不渝的精神如同坚石和铁一般永恒。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战乱中牺牲者的哀悼,也赞扬了陆丞相及其追随者坚守的高尚品质。
最后,“可怜进讲时,泪满朝衣血。”这一句直接点明了陆丞相在朝堂上的形象,他在讲解经义时,泪水满面,甚至衣襟上沾满了鲜血。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也体现了他作为忠诚臣子的悲壮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陆丞相墓的景物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忠贞精神的颂扬。薛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伟大,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历史共鸣和人文关怀。
瑟瑟簌簌,濛濛澹澹,斜阳画出秋影。
自莺声啼老,浑不是镜中眉晕。愁春梦醒。
剩咽露凉蝉,抱枝凄紧。凭谁认。
风流张绪,当年姿韵。重醒。
尝记年时,向灞桥驿岸,殷勤折赠。
章台人去远,料近日楚腰消损。西风光景。
看憔悴如斯,那禁离恨。
长堤外,晚雨如烟,归鸦成阵。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
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
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
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
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
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
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轻阴淡敛。正月吐鸾环,帘摇银蒜。
戛碎波纹浪花,片影儿清。魂丝欲被东风散。
几凝盼、草烟碧染。露华寒浅,芳心暗警,玉壶传点。
绣鞋怯、花间碧藓。蓦地自回头,曲屏人见。
裙线蔷薇,刺罥胆虚娇喘。
回廊仄径须臾现,倚阑干才整钗钿。
窗前鹦鹉,枝头杜宇,一声唤转。
乍黄昏庭院,骤雨初过,银浦暮云暝。
撩起闲情绪,开帘拜,一弯斜过虚径。曲阑倚稳。
逗眉痕、如许离恨。
颦双蛾、悄向花间立,夜凉怯衣冷。怎奈愁心难问。
又无端照我,憔悴鸾镜。
骨压丝儿瘦,带围减、怕消三五圆景。碧天路永。
盼那时、盈满重正。此际黯消疑,扶上秋千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