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骨棱棱似鹤轻,觚坛危处玉为成。
天街正候三能色,云所疑呼万岁声。
气篆通灵归廓落,心章祈岁报清平。
金穰上瑞吾皇意,不用神芝朵朵生。
蜕骨棱棱似鹤轻,觚坛危处玉为成。
天街正候三能色,云所疑呼万岁声。
气篆通灵归廓落,心章祈岁报清平。
金穰上瑞吾皇意,不用神芝朵朵生。
这首诗描绘了在长春宫进行祭祀活动时的庄严与神圣氛围。首句“蜕骨棱棱似鹤轻”,以鹤的轻盈形象比喻祭祀者的庄重与虔诚,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接下来,“觚坛危处玉为成”则描绘了祭祀场所的高雅与精致,玉质的坛台在危峭之处显得尤为珍贵,象征着仪式的神圣不可侵犯。
“天街正候三能色,云所疑呼万岁声”两句,通过天街上的景象和云层中传来的欢呼声,进一步渲染了祭祀活动的盛大与隆重。这里的“三能色”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三种颜色,暗示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统一。“云所疑呼万岁声”则表达了人们对帝王的敬仰与祝福,声音在云层中回荡,寓意着对君主统治的长久与稳固。
“气篆通灵归廓落,心章祈岁报清平”这两句则揭示了祭祀活动的深层意义,即通过沟通天地之气,祈求国泰民安、社会安宁。这里的“气篆”指的是通过特定仪式引导天地之气,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心章祈岁报清平”则是直接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活动,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社会安定。
最后,“金穰上瑞吾皇意,不用神芝朵朵生”两句,表达了对君主的敬意与期待,认为君主的意愿如同金穗般丰收,不需要借助神芝的生长来实现愿望,暗示了君主的意志与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壮观场面,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国家、君主的崇高敬意。
角断谯门,梧寒幕府,何郎重到销魂。
骑竹欢游,而今石老云昏。
堂前燕子无归处,渺难寻、旧日巢痕。
悄无言、吊月吟秋,不为闻猿。
百年富贵春婆梦,问黄鸡未唱,谁醒前尘。
宝玦珊瑚,争知少小王孙。
长携手地新烟换,奈当时、倦柳都髡。
共温存、岁晚江空,且倒清尊。
何事西风,又吹我、一点征帆东下。
无那寒驿,镫昏沈沈怨遥夜。
秋色里、青袍似草,算离恨、不堪重写。
倦倚烟篷,霜空雁杳,谁共情话。
最惆怅、石老云荒,渐忘却城阴旧游冶。
剩有一弓残月,映晴川如画。
添几许、枯荷败苇,便梦回、误了亭榭。
为语沙际轻鸥,甚时来也。
一匊春愁起,被软潮吹断,深浅无据。
阁住余寒,怕东风暗卷,濛濛酥雨。旧约湔裙误。
问何似、六朝眉妩。
便碧云、几叶遮留,难唤冶桃前渡。冉冉薄阴凄楚。
恁怨草愁波。人在南浦。
弱柳微黄,怕穿烟乳燕,半衔离絮。梦堕斜阳路。
悄不是、旧听莺处。无奈中酒时光,归期又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