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断谯门,梧寒幕府,何郎重到销魂。
骑竹欢游,而今石老云昏。
堂前燕子无归处,渺难寻、旧日巢痕。
悄无言、吊月吟秋,不为闻猿。
百年富贵春婆梦,问黄鸡未唱,谁醒前尘。
宝玦珊瑚,争知少小王孙。
长携手地新烟换,奈当时、倦柳都髡。
共温存、岁晚江空,且倒清尊。
角断谯门,梧寒幕府,何郎重到销魂。
骑竹欢游,而今石老云昏。
堂前燕子无归处,渺难寻、旧日巢痕。
悄无言、吊月吟秋,不为闻猿。
百年富贵春婆梦,问黄鸡未唱,谁醒前尘。
宝玦珊瑚,争知少小王孙。
长携手地新烟换,奈当时、倦柳都髡。
共温存、岁晚江空,且倒清尊。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冯煦所作,词中以景寓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角断谯门,梧寒幕府”描绘了一幅冷清的边城景象,暗寓词人的孤独与落寞。“何郎重到销魂”借何郎典故,表达重游旧地时的感伤情绪。
“骑竹欢游,而今石老云昏”回忆起儿时的快乐时光,与今日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堂前燕子”象征着旧日的欢聚与离散,词人感叹“渺难寻、旧日巢痕”,流露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吊月吟秋,不为闻猿”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暗示词人心境的孤寂。
下片转而抒发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百年富贵春婆梦”比喻人生的短暂如春梦,“问黄鸡未唱,谁醒前尘”借用黄鸡报晓的意象,追问谁能唤醒过去的记忆。“宝玦珊瑚”象征富贵,但词人不知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如今何处。“长携手地新烟换”描绘了景色变换,而人事已非,“倦柳都髡”形象地写出柳树的老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结尾“共温存、岁晚江空,且倒清尊”表达了词人想要在岁末江边,借酒浇愁,试图在清冷的环境中寻求一丝慰藉。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冯煦独特的艺术风格。
晨起踏僧阁,徙倚望平郊。
攒峦夏云晓,苍茫林影交。
暂释川途念,憩此烟云巢。
聊欲托僧宇,岁晏结蓬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