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指望仙宫,蜚观崇台杳自通。
候气还如逢柱史,采芝一为访园公。
澄潭尽是桃花路,幽径俱成桂树丛。
欲弃人间浑未得,年年辟谷汉庭中。
长安西指望仙宫,蜚观崇台杳自通。
候气还如逢柱史,采芝一为访园公。
澄潭尽是桃花路,幽径俱成桂树丛。
欲弃人间浑未得,年年辟谷汉庭中。
这首诗描绘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的复杂情感。首句“长安西指望仙宫”以长安为起点,遥望那象征着仙境的所在,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蜚观崇台杳自通”通过描述高耸的观台和深邃的通道,营造出一种通往仙境的神秘路径感。
“候气还如逢柱史,采芝一为访园公”两句,运用典故,将诗人自己比作寻找仙气的柱史和采食灵芝的园公,形象地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好奇与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之中寻得心灵的慰藉。
“澄潭尽是桃花路,幽径俱成桂树丛”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桂树成荫的仙境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憧憬。而“欲弃人间浑未得,年年辟谷汉庭中”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心向仙境,却难以完全摆脱尘世的束缚,只能在每年的辟谷(即断食)仪式中寻求短暂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在两者间不断寻找平衡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