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寺》
《东林寺》全文
唐 / 修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

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

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0)
注释
欲去:想要离开。
不忍:舍不得。
徘徊:犹豫不决。
吟绕廊:低声吟唱在回廊。
水光:水面的光芒。
秋澹荡:秋天的水波荡漾。
僧好语:僧人的平常话语。
碑古苔文:古老石碑上的苔藓花纹。
山晴钟韵:晴天山中的钟声悠扬。
南岳: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
白莲香:象征高洁的白莲花香。
翻译
想要离开却又舍不得,我在回廊边犹豫着低声吟唱。
秋水泛着清冷的波光,僧人的话语平淡而深沉。
古老的石碑上青苔斑驳,山色晴朗,钟声悠长。
我回想起来,如果能登上南岳,就缺少这份白莲的清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东林寺内徘徊不忍离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留恋。

“欲去不忍去”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常用来渲染离别之情。"徘徊吟绕廊"则是这种心情的外化表现,通过走廊的回环,传递出一种犹豫不决的情感。

接下来的“水光秋澹荡”和“山晴钟韵长”,都是在描写东林寺周遭的自然景观。"水光"指的是流水的光泽,而"秋澹荡"则是对水波纹理的一种形容词,常用以形容秋天水面的清澈与平静。"山晴"和“钟韵长”一起,则描绘了远处山峦在晴朗天气下的宁静,以及寺庙中悠扬的钟声。

诗中的“碑古苔文叠”,则是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一种描写。"碑"指的是立于寺院内记载往事或高僧语录的石碑,而“苔文叠”则形容这些碑上因年久而生出的青苔,通过这种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敬仰。

最后,“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则是诗人心中对南岳(即衡山)的向往,以及对寺院中供奉的白莲花香气的留恋。"南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白莲香"则象征着清净无染,通过这种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东林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崇敬,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之境的心灵状态。

作者介绍

修睦
朝代:唐   号:楚湘   生辰:?—918

(?—918)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猜你喜欢

瑞鹧鸪

夏季裁量十四郎。炎炎火焰越忙忙。

百巧场中夸意锐,万人丛里用心刚。

丝绢罗纨铺内藏。金银珍宝架头光。

独做辛勤心自苦,浑家丰足业谁当。

(0)

柳梢青

平等平等,复过莱州,须行救拯。

害风儿、阐化匀均,化良归善肯。二仪三耀常为正。

察人心、恰如斗秤。若不高、更没于低,也神仙有应。

(0)

黄河清.按一百八数

九曲黄河分九转,洪波大浪清净。

九江共同,合就俱来归正。

九鼎中间显现,九宫阐、端流一定。

玉翻金泼盈盈处,倒侵九曜开影。

九霄翠碧相齐,九皋有,鹤鸣迎接精莹。

九光洞,明返照,灵辉堪并。

九曲神珠跳跃,九仙至、如然游泳。

淇殚澄彻成功行,九天通圣。

(0)

得道阳

三月清明灭尽烟。百花堪绽艳阳天。

姹女聚柴薪焰畔,婴儿弄水旧池边。

宝鉴当胸只自悬。翁婆媒合好因缘。

朱雀腾云方出众,青龙驾雾得高迁。

(0)

刮鼓社

刮鼓社,这刮鼓食中拍。

且说豌豆出来后,却胜如大小麦。

便接著、五方颜色。青红黄黑更兼白。

又同那五方标格。蒸炒煮烧生吃。蒸炒煮烧生吃。

(0)

苏幕遮.赠京兆王小六郎

这仁人,忒伶俐。问我修行,便出非常意。

怎奈时间家事累。更有一般,妻子应难弃。

劝明公,休出离。日爇名香,谨把三光贵。

万事心怀方便起。岁举时臻,也到云霞里。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