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铃索报新时,又尚南郊候省牲。
照日山龙明有象,行空剑舄迥无声。
层城近识彤楼丽,复道遥看羽盖轻。
谁道碧坛玄贶远,天心先格主心诚。
玉堂铃索报新时,又尚南郊候省牲。
照日山龙明有象,行空剑舄迥无声。
层城近识彤楼丽,复道遥看羽盖轻。
谁道碧坛玄贶远,天心先格主心诚。
此诗描绘了明朝皇帝亲临郊坛省牲的壮观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礼仪的庄重与神圣。首句“玉堂铃索报新时”以铃索报时的细节开篇,暗示时间的精确与仪式的庄严。接着,“又尚南郊候省牲”点明了地点与活动——南郊省牲,体现了对祭祀活动的重视。
“照日山龙明有象,行空剑舄迥无声”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山龙象征着祭祀的神圣与威严,而“行空剑舄迥无声”则描绘了行进中的肃穆与静谧,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层城近识彤楼丽,复道遥看羽盖轻”进一步展示了皇宫的壮丽与仪式的隆重,彤楼的美丽与复道上轻盈的羽盖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最后,“谁道碧坛玄贶远,天心先格主心诚”表达了对祭祀效果的坚信与对皇帝虔诚之心的认可,暗示了天地感应,神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展现了明代宫廷礼仪的庄重与神圣,以及诗人对这一传统仪式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赞扬。
蛩声唧唧,雁声呖呖。病叶落空阶,清籁鸣空隙。
客来叩我白云房,三绕禅床振金锡。
玄音落落不覆藏,更加一语成狼藉。
拟来此处寻声迹,万里秋风有何极。
丈夫何事不肯休,直欲参天起荆棘。
九载少林穷的的,一宿曹溪浮逼逼。
偃溪流水香严击,切忌随他那边觅。
良由眼听与心闻,疾燄过风俱莫及。
威音那畔空劫前,底事何曾异今日。
幻住道人都不识,柴扉昼掩千山碧。
寒莎叶底露沈沈,烟外数声牛背笛。
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梦里忽闻萧骚淅沥何处生?
觉来元是山雨四阎声滴滴。